作為川渝火鍋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四川省廣漢市火鍋產業2024年總產值已達167.4億元,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推動火鍋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漢市因勢利導成立火鍋產業協會。協會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火鍋產業集群目標,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品牌為引擎,推動全市火鍋產業“火”力全開、“鏈”動未來。
黨建強“鏈”,引領發展聚合力
“黨建工作是引領事業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通過黨建引領,拓展協會集成聚合作用,推動行業企業深度融入產業發展,為廣漢火鍋產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廣漢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協會將黨建引領作為激活火鍋產業發展潛能的“金鑰匙”,主動建言獻策,推動構建火鍋產業“1+1+N”矩陣式黨建工作體系,即1個行業黨委、1個協會黨支部、N個鏈上企業黨組織。以協會黨支部為連接點串聯起行業黨委和鏈上企業黨組織,縱向貫通、橫向協同,通過駐會指導、定期研判、問題接辦等方式,推動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實行黨建聯建、活動聯辦、資源聯動。在招商引資、宣傳推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各項重大活動中,總能看到協會黨支部積極奔走、多方溝通,有效凝聚鏈上企業發展共識。
協會黨支部始終把解決行業發展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協調27名黨建工作指導員下沉鏈上企業,通過走訪會員企業、座談交流、專題調研等方式,收集并解決企業面臨的用工難、融資難等各類問題93個。實施“服務上門·政策到家”行動,協調相關部門舉辦鏈上企業政策解讀會10余場次。花大力氣為會員企業爭取惠企利企政策,協調金融機構把黨建工作成效明顯的會員企業貸款利率從4.7%降至2.8%,幫助會員企業授信80億元、用信25億元,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對接稅務部門,落實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全產業鏈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至15%,大幅減輕企業稅務壓力。
科技固“鏈”,加強創新立標桿
協會會長楊禮學堅信:“產業發展最大的底氣,來自最先進的科技支撐。”近年來,為了提升廣漢火鍋產業核心競爭力,協會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提升“科創鏈”,聚焦人才短板、技術弱項以及產業發展動態,積極牽線搭橋,成立火鍋行業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促成會員企業與江南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在協會幫助下,張兵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技術研發中心并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2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其中教授2人,碩士研究生3名,具有15年以上專業研發經驗的牛油技術研發員5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經過一個又一個團隊的沉淀和創新,會員企業累計實施產學研項目60余項,成功獲得授權專利200余項,不少專利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擁有多項授權專利的森態牛油檢測中心是國內牛油行業唯一擁有“實驗室國家認可”(CNAS認可)的實驗室,其檢測結果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
除了專注于技術創新,協會還注重把技術優勢轉化為行業發展勝勢,持續推動火鍋行業標準化發展。近年來,協會組織會員企業累計參與了30多項團體標準的制定,牛油、羊油國家標準起草單位落戶廣漢,參與制定的國家推薦性標準《花椒》(GB/T 30391–2024)于2024年9月正式發布,本地火鍋產業“星火”借標準“東風”漸成“燎原”之勢,成為全國火鍋產業發展的重要有生力量。
品牌延“鏈”,消費融合增活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提升廣漢火鍋產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協會積極開展火鍋生產企業、火鍋門店“亮標行動”,先后確定25家標桿生產企業和15家標桿餐飲門店,推動“森態牛油”“翠宏食品”等品牌深入人心,熠熠閃光的金字招牌成為粉絲心中的不二選擇。同時,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參與第二屆鏈博會等國內外展會130余場次,讓廣漢火鍋產業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優質的品牌贏得廣泛認可。為了構建品質生態圈,協會協調14家會員企業聯合成立四川添味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引導鏈上企業互相采購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動鏈上企業互促共進。2024年,廣漢市火鍋食材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三星堆文化熱,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美食愛好者。如何借助這股IP東風推動產業發展?協會緊跟熱潮,多方調研,把三星堆文化與廣漢火鍋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麻辣鮮香·食在廣漢”這一城市名片。2023年成功舉辦首屆火鍋文化藝術節,相關活動吸引成都平原經濟區各地客流2萬余人,帶動消費額180余萬元,成功點燃文旅消費熱潮。2024年協辦的“中國·廣漢三星堆火鍋文化節”參與人次超40萬,撬動全市消費近2.8億元,實現“旅游+美食+消費”的深度融合。被授予“三星堆”使用權后,會員企業駿馬金屬制品廠將三星堆文化與現代鍋具結合,首創陶三足鍋具,年產值達2000萬元。同時,協會還協助承辦了川菜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進一步傳播了廣漢火鍋的美味美名。
(本文由廣漢市火鍋產業協會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