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營子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西南部。全鎮總面積354平方公里,轄18個建制村、2個社區,多民族聚居地區。鎮黨委下設黨組織36個,有黨員1883人,以藥材種植加工為主導產業,是我國北方道地中藥材(蒙藥材)主要產地,也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蒙藥材)產銷基地之一。
近年來,牛家營子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平安建設為主線,以維護穩定為目標,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整體水平,積極探索創新,描繪出一幅組織有力、產業興旺、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新時代壯美畫卷,為實現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提供堅實的保障。
建強組織堡壘,
激活治理“紅細胞”
牛家營子鎮成立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組長,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擔任副組長,各分管領導、相關職能辦、所、中心等負責人為成員的牛家營子鎮多方聯動治理專項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協調指揮全鎮的實驗試點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每月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與突出矛盾。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負責試點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確保各項機制的有序運行與高效推進,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組織網絡格局,為基層治理的高效協同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優化服務機制,
繪就幸福“同心圓”
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施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1+3”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打造鎮級“一站式”綜合治理中心。整合部門資源,聯合公安、司法、律師、公證員、法官、信訪、綜治、各村(社區)書記,形成“多網合一”多元化綜合治理體系,提升服務群眾效能。完善聯辦機制,建立聯合辦公管理辦法、獎懲機制、績效考核辦法,做到整合部門一體化,責任劃分清晰化,工作對接機制化。做優服務代辦,推行幫辦代辦服務,全鎮18個村、2個社區均設立代辦點,充分發揮網格員熟悉民情、貼近群眾的優勢,深入開展服務工作。
創新解紛模式,
打造矛盾“終點站”
構建以鎮黨委為主體,黨員為先鋒,各所、辦、中心、村(社區)為主力的矛盾排查調處體系。司法、公安、法院、婦聯、綜治等集中辦公、整體推進,對轄區內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勞動爭議等矛盾糾紛,依法進行研判、調處。在全鎮范圍內推行“633”工作方法。“6”種方式:通過網格員走訪排查、群眾來訪、基層上報、鎮黨委政府交辦、12345熱線反饋、信訪局或其他部門轉辦等6種渠道,收集社情民意,掌握轄區社會矛盾情況,防止矛盾糾紛擴大化,避免將“小糾紛、小矛盾”拖成“大問題、大隱患”。“3”級會議:通過召開村(居)委會會議、鎮黨委政府會議、多部門聯合會議等3種會議,對轄區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對投訴建議工作進行分析研判,探討疏導化解思路對策,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把各類矛盾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萌芽。“3”圈化解:將轄區內威望高、群眾基礎好、愿意做調解工作的黨員、群眾組建成黨員調解小隊、群眾調解組織,利用他們“家族圈、朋友圈、威望圈”的優勢,參與鄉村治理。調解員以“嘮家常”的方式,對矛盾糾紛當事人擺事實、講道理、闡法律、說道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織密基層網格,
擰緊治理“安全閥”
持續深入推進信訪法治化,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推送法律知識和案例,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建立法律援助服務站,為困難群眾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幫助他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定期到基層開展法律服務活動,解答群眾的法律問題,化解矛盾糾紛。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黨委副書記)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