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涯玲,現任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荊楚楷模”2020年度人物、湖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武漢最美應急人”等稱號。從事社區工作20余年,王涯玲始終堅守初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動人的篇章。
帶動青年參與
百瑞景社區成立于2012年,有8個居民小區,常住居民有9467戶、2.58萬人。其中,青年居民1.4萬人,占比55%,呈現出“外來人員落戶多、中青年多、高學歷高收入多”的特點。如何讓青年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是王涯玲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百瑞景社區有一支由喜愛跑步的青年居民組成的“跑團”,王涯玲得知后也加入了這支隊伍。在與青年居民一起跑步的過程中,王涯玲用心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她的支持下,社區又先后成立了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多支文體隊伍,充分激發了青年居民的活力,吸引他們參與社區活動。
為更好地滿足青年居民的需求,完善文娛、便民、教育等服務供給,在王涯玲的組織下,社區開展了“瑞景達人秀”“瑞景微馬”等趣味活動,搭建起公益市集、鄰里小站等溝通平臺,帶動青年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區。在舉辦各類活動的過程中,王涯玲發現社區有很多有想法、有專業技能的青年居民,便動員那些有熱情、有專長、愿擔當的青年人擔任樓棟長、鄰里長,并引導青年骨干牽頭成立8支青年志愿服務隊,打造“百事幫”志愿服務品牌,培育5個興趣小組,年均開展公益活動60余場。
王涯玲還逐步總結出“瑞景青年匯”三級議事機制和“瑞景悅活圈”文化營造機制?!叭鹁扒嗄陞R”三級議事機制是在“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組織鏈條下,建立社區“書記夜談會”“紅色議事廳”和樓棟“家常里短”三級議事機制,通過“網格調解+小區議事+社區協商”,分類推進、靶向協商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叭鹁皭偦钊Α蔽幕癄I造機制以青年為主體,定期舉辦瑞景市集、瑞景微馬、瑞景足球賽、瑞景達人秀等文化娛樂活動,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系列長效機制,推動青年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常態化、長效化,成功推進了100多項民生項目的實施落地。
創新工作方法
王涯玲創新網格精細服務“5+1”工作法,著力提升網格員服務效能?!?+1”工作法是指網格員要:每天進網格5小時+至少解決或上報1個小問題,及時發現網格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每天聯系5戶居民+看望1戶需要幫扶的居民,做到一般居民普遍訪,采集基礎信息,收集社情民意;特殊居民(如空巢、獨居老人等)經常訪,關心關愛時時在。每周五網格員+1名下沉黨員或直管黨員,在社區里固定區域擺放流動辦公桌,與居民面對面暢聊,并現場辦理事項,讓群眾少跑。每月交5位居民朋友+召開1次樓棟議事會,了解民意直達樓棟,線上線下廣泛討論,聚焦小區熱點難點問題,讓居民訴求表達、權益維護通道暢通無阻。每季度開展5次學習培訓+進行1次小考,為網格員量身定制課程,進行業務培訓、口才培訓、情景模擬。聚焦網格化管理工作及解決群眾訴求所需的相關知識,邀請街道、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社區開展物業管理條例、消防知識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為了幫助新入職的社區工作者更快地提升工作能力,王涯玲提出對新入職的工作人員要在思想上“領”、經驗上“傳”、工作上“帶”、生活上“幫”、難題上“破”,開展“模擬議事協商日”“矛盾糾紛化解實戰演練會”“書記助理”“值班書記”等育才行動,全鏈條培養社區后備力量。以講解及案例分享相結合的方式,再現議事協商的全過程,提升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王涯玲注重“傳幫帶”,她安排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社區副主任劉敏與“00后”社區工作者劉皓冉結成對子,幫助劉皓冉盡快熟悉業務,了解居民需求。2024年10月,百瑞景六期12棟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在一樓大廳寄收貨物,因貨物堆了一地,影響通行,引發居民不滿,居民與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產生了沖突。劉皓冉發現這一情況后迅速上報,同時堅守在現場安撫居民情緒,積極協調,最終成功解決了這起矛盾糾紛。通過這件事,也讓王涯玲感受到年輕社區工作者的成長,看到“5+1”工作方法所取得的成效。
關心居民冷暖
百瑞景四期、六期小區共有居民3967戶、10300余人。建設之初,由于全市采暖用戶較少,建設單位按照普通住宅的燃氣需求標準設計,未預留足夠的燃氣采暖爐,每到冬季,居民家中總是不夠溫暖。為此,王涯玲帶領社區黨委成員開展多方聯動會5場,搭建居民、天然氣公司、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平臺,組織部分居民代表現場到天然氣公司面對面溝通,實地勘察。2024年1月中旬,兩臺價值近200萬元的加壓閥正式投入使用,至此,百瑞景四、六期的居民終于解決了多年的用氣難問題。
王涯玲剛到百瑞景社區工作時,得知有一位居民萬阿姨在獨生子去世后郁郁寡歡,身體也不是很好,她便前去探望。那一天,她和萬阿姨聊了三個多小時,臨走時王涯玲拉著萬阿姨的手說:“從今天起,您就把我當作自己的女兒,有什么需要給我打電話,我一定隨叫隨到。”從那以后,王涯玲一有空就來探望萬阿姨,還會送上一些生活用品。漸漸地,萬阿姨走出了失獨的陰霾,變得越來越開朗了,還時常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類活動。通過幫助萬阿姨,王涯玲意識到,對居民就要以真心換真心,這樣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社區是個溫暖的大家庭。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身邊的社區工作者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把社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作者單位為湖北省武漢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