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自由路街道有7個社區,居民32277戶、58782人。其中未成年人7396人,占比12.6%;青年人37971人,占比64.6%;60歲以上老年人共有13415人,占比22.8%。
自由路街道黨工委根據包頭市委組織部、青山區委組織部“打造社區黨群服務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的工作要求,以16大社區服務新場景為主要抓手,通過滿足“一老一小”、青年人才、特殊群體等全齡群體多元化、多層次需求,著力在優化社區形態、提升生活品質、激發社區活力、增強治理效能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探索,全面推動“全齡友好”理念在各個社區落地生根。
多措并舉做好各項服務
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在充分征集轄區居民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確定安全保障、便利舒適、健康服務、文化與社交、體育運動、教育和學習六個全齡段共性需求;結合兒童、青年、老年在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征,確定建設兒童游戲場地和青年自習室、打造老年康養理療項目等。街道黨工委依托轄區黨群服務陣地,建設7個老少樂園、1個未成年人保護站、1個殘疾人溫馨家園,拓展特色服務功能;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將11個小區廣場改建為擁有休閑長廊、健身器械、兒童娛樂區的多齡共享戶外空間。
改造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整合功能性不強、使用頻率不高的功能室14個,調整部分空間布局,引入9個社會組織,增設群眾所需的瑜伽課程、理發、理療等服務。充分融合社區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多層次需求,讓單一空間發揮多重作用,用于兒童之家、老年人活動空間的設置;制定黨群服務中心設施使用時間表,通過分時段使用模式,提高社區設施的使用效率;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推廣全齡友好、家庭和諧共處理念,鼓勵不同年齡段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活動,促進代際交流,逐步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有“煙火氣”的全齡段、一站式美好生活體驗中心。
鼓勵兒童積極參與。聚焦兒童發展,將“一米高度看世界”視角引入社區治理,以未成年人保護站建設、社區家長學校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等為抓手,加強與轄區高校、教育集團、社會公益組織的互聯互動,以閱讀分享、科普講座、安全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等20多種形式開展各類主題活動47場。精心實施“兒童議事團”“小虎隊”“丟書包計劃”“兒童書畫社”等一批特色品牌項目,以“童聲童議”賦能社區治理。依托“自家人宣傳站”開設“社區小小主理人云課堂”專欄,鼓勵少年兒童講述社區治理“微”故事。
發揮青年人才力量。與包頭師范學院黨委共同打造“青力青為賦能治理”校社聯動項目,簽訂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聯動實施“十大青春項目”,招募56名大學生到街道、社區參與服務活動70余次,引導和幫助青年在基層一線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出“周末不打烊”延時服務,聚焦青年需求;開設青年夜校,助力“青年發展”;傾聽青年訴求,共話“青年心聲”,以各類暖心用心貼心之舉,讓青年在轄區扎根創業、興家立業、安居樂業。
面向老人提供服務。依托養老服務站點,逐步推進社區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以“線上預約、線下上門”相結合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居家養老等服務。多方鏈接慈善資源,為近550名困境老人捐贈生活用品、開展身體康復、心理支持等服務400余次。積極發展老年志愿服務隊伍14支,摸排“五老”人員389人,讓“銀齡再生輝”。
建立多方參與機制。積極創新多部門參與機制,統籌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各領域拓展特色友好服務。圍繞新業態群體需求,在持續提升紅色蓄能站功能的基礎上,開展“四季有愛”活動、實施“新”食惠項目,為新業態群體提供“優惠、便捷、健康”的服務。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為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深化共融同行的殘疾人友好服務。依托“立春電影博物館”,開展電影展映、知識講座、互動體驗等活動,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創新文明友好服務。開展“桶邊督導”垃圾分類宣傳行動,引導居民自覺將垃圾分類融入日常生活,優化環境友好服務。
扎實推進收獲顯著成效
編織全齡“幸福網絡”。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全齡友好”社區新場景建設,織密組織體系、優化服務質量、建立長效機制、提升人居環境。同時以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打造完備的兒童成長空間、青年發展空間、老年悅享空間。
凝聚全齡“善治合力”。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多方參與,各社區黨委把陣地提質、隊伍提效、服務提檔作為有效路徑,全力打造社區黨群服務新場景,舉辦“高手在民間、自家有能人”系列活動,鏈接能工巧匠、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等人才資源,成立“自家能人庫”,以能人先鋒的“親鄰”力量,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全齡友好社區建設。聯動共建單位、企業商戶、社會組織等治理資源,助力全齡友好社區建設更有廣度、更有深度。
點亮全齡“多彩圖景”。充分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助力社區“微治理”。邀請轄區“兩代表一委員”搭建基層議事協商平臺,充分調動轄區在職黨員、兼職網格員等重要力量,挖掘治理“金點子”,共同夯實基層社區治理共建的根基。持續優化“四力提升”離退休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發揮“銀齡先鋒”優勢作用,拓展老年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新路徑。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自由路街道辦事處)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