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社區共收到各類建議150條,已推動有效實施和做出有效回復80余件,相關“金點子”的提出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這是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以“家園共建 童‘浦’友好”品牌為抓手,帶領轄區童浦觀察團交出的“成績單”。近年來,勝浦街道將社區治理與兒童友好有機結合,讓一項項舉措、一個個服務、一場場活動落地生效,以兒童友好“小支點”撬動社區治理“大變化”。
公園添座椅 居民享便利
2024年秋,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生態公園安置了一批休憩座椅,從設計到落地,匯聚了市政服務集團、青年志愿者、公益組織、兒童議事會等各方力量,生動展現了協同高效、系統完備、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2024年7月,勝浦街道的童浦觀察團在東沙湖生態公園開展了一場活動,讓童浦觀察團的小成員以觀察員的身份去發現城市建設中可提升的細節。在活動的過程中,童浦觀察團的小觀察員了解到有些居民喜歡到東沙湖生態公園鍛煉身體,他們希望公園里能增加公共休憩座椅和飲水設備。小觀察員將居民的需求反映給街道黨工委后,街道黨工委迅速行動,經過實地勘察走訪,與市政公司服務集團、公益組織召開民生需求會,共同商討方案。經過反復研究和不斷調整改進,設計出讓居民坐著舒適、外觀簡潔大方的休閑座椅。此外,東沙湖生態公園還引入飲水服務商,按照居民需求選配、供應飲用水。
為讓兒童在東沙湖生態公園更好地玩耍,勝浦街道婦聯主席歸麗娟帶領兒童議事會成員與民警、市政公司服務集團實地查看,提出了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成長需要進行區分引導,增設引導牌、解決樹木遮擋、加強安全巡查等方案,并促進方案及時、有效落地。
荒地變綠洲 “心聲”促“新生”
“為什么不把這里改造成小公園呢?”“種幾棵樹也行!”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議事會在勝浦街道錦溪北社區召開。這場議事會的主角是一群小朋友,他們發現社區內有一片綠化帶因常年無人打理,逐漸變成野草叢生的荒地。社區黨組織書記召集童浦觀察團成員與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一同商討,決意讓荒地變綠洲,讓“賞綠經濟”促進鄰里、親子關系升溫。
為更好地鼓勵孩子們參與社區活動,除了兒童議事會,錦溪北社區還成立了七彩兒童志愿者隊伍。這支隊伍共有37人,由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組成,每月開展一次志愿服務活動。針對小區樓道堆物堆料問題,七彩兒童志愿者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帶領下,通過“入戶上門+樓道張貼+書寫倡議書”等形式對居民進行勸導,社區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
“在基層治理中,兒童正如投在湖中的石子,以‘小微波’蕩出一圈又一圈漣漪,用‘小主人’的身份促使社區變化可感可見可觸。”錦溪北社區黨組織書記王秀英表示,通過聽取兒童“心聲”促使社區環境“新生”,不僅促進了兒童參與社會實踐,更是推動社區治理的有益探索。
社區微更新 兒童提建議
把兒童的需求記在心里,讓兒童的主張有人聽,是勝浦街道星辰北社區將兒童視角嵌入基層治理的初衷。為此,在“星夢星辰 同心共建”座談會上,街道、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東沙湖實驗小學、太陽星辰幼兒園、社會組織相關人員共同商討方案。
勝浦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肖飛認真對待兒童議事會成員提出的多項社區微更新“提案”,并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建議。肖飛介紹:“在社區更新過程中,草坪、地面、泥土夯實、舊輪胎創意畫、木棧護欄方案及周圍文明標識牌顏色、圖案等,都是根據孩子們的提議設計、營建的,還有小朋友提出‘文明養寵’‘認養一棵樹’‘房格游戲’等想法、建議,后來也逐一落實。”
如今,走在星辰北社區里,綠植和草坪郁郁蔥蔥、文明標識鮮明生動、房格游戲圍滿排隊的小朋友。“我有空就帶著妹妹來照顧小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生活在這里讓我有了做小主人的感覺。”兒童議事會成員何萬薇開心地說。
文化聚人心 聯盟促培育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建設中,不僅要注重對硬件條件的改造,還需要通過文化建設實現以文化人。勝浦街道市鎮社區采納兒童觀察團的建議,通過讓孩子們學蘇州話、唱蘇州童謠,建設文化長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蘇州的地域文化。
市鎮社區與社會組織吸納兒童觀察團“好聽、好學、有趣”的建議,整合轄區資源,聯合20家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組建了一支由教育工作者、藝術家等組成的兒童友好志愿者聯盟。該聯盟已成功培育“童眼看世界”“童話同你說”等兒童觀察團15個,組織兒童深入社區、公園、醫院、學校等場所,聯動學校老師、人大代表、新就業群體參與文化氛圍營造、校園安全、環境保護等議題,調動了兒童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
勝浦街道以“繡花功夫”將對兒童的關愛編織到城市建設中,讓兒童的聲音真正被重視、被聽見。
(作者單位為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辦事處)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