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王崗街道恒大珺庭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黨建+”模式,將社區教育深度融入社區治理,切實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轉化為社區治理凝聚力推動力,探索出一條符合社區實際的善治之路。
統籌下好“一盤棋”
用好黨建引領“指揮棒”
恒大珺庭社區黨支部始終堅持教育賦能、文化助力,強化黨建引領,聚焦群眾所需,樹立結果導向,推動構建“三位一體”的社區教育治理體系。
高位謀劃推進。將社區教育作為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的“一把手”工程,強化統帶引領,明確4名社區工作者骨干主抓落實,其他社區工作者協同配合。設計開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主題項目,在社區打造面積為64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真正做到有人抓、有載體、有陣地、有目標,僅用兩年時間就將社區打造成全省優質社區教育學習點。
建強做實隊伍。用好用活“五社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居民主體作用,精準摸排,分類施策,成立社區書法社團、國畫社團、黨員志愿服務隊、為老志愿服務隊等8支社區教育隊伍,常態化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積極引導轄區居民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成為凝聚服務群眾的“主力軍”、參與社區治理的“橋頭堡”。
挖掘各方資源。調動多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吸納哈爾濱市南崗社區教育學院、哈爾濱開放大學、哈爾濱市第二職業中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校、冠鑫教育等教育資源共同開展社區教育,傳承優秀文化,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織密織牢“一張網”
打造社區教育“強引擎”
恒大珺庭社區黨支部以“五社聯動”機制為紐帶,以“三個融合”為抓手,構建起“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精準服務”的社區教育運行體系,推動社區教育從“物理疊加”向“化學反應”轉變。
創新“黨建+教育陣地”融合模式。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教育空間有機整合,建成社區“智慧學習港”,集成體驗教室、直播錄播間等設施,實現“線上+線下”教育服務全天候覆蓋。組建“銀發講師團”“青年宣講隊”等特色師資隊伍。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社區書畫院”“非遺工藝課”等沉浸式教育課程19期、活動87場,1900余人次居民參與其中。
深化“教育+治理實踐”融合路徑。堅持“教育賦能治理、治理反哺教育”理念,將社區教育成果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形成“學以致治、治以促學”的良性循環。建立“教育需求—治理議題”轉化機制,將社區教育課堂打造為治理議事平臺,聚焦鄰里糾紛多發問題,開設“法律明白人”訓練營,培育社區調解員6名,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7起,實現“解事育人”雙贏。
拓展“文化+治理賦能”融合維度。延伸社區教育觸角,撬動善治善為杠桿,推動多層面擴能增效。如今,老年智能手機培訓讓300余位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社區“家長學?!睂埂昂兔郎鐓^”建設,助力43個家庭改善親子關系;“舊物改造課程”將傳統節儉美德與垃圾分類工作深度融合,既解決現實治理難題,又培育綠色生活方式,為社區治理注入“源”動力。
實現治理“一鏈通”
結出共建共享“幸福果”
恒大珺庭社區黨支部深化“黨建+教育+治理”實踐模式,讓社區教育成為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永動機”,成為撬動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居民素養實現“蝶變躍升”。構建全覆蓋教育服務體系,培育建設8支社區志愿者隊伍,居民自主解決社區問題能力得到充分激活。挖掘社區教師資源23人參與社區治理,形成“居民教居民”的良性循環,轄區居民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感顯著增強,和諧、友愛、互助的社區氛圍日益濃厚。
治理效能實現“提檔升級”。通過教育賦能,逐步建立起“發現問題—協商議事—解決問題”長效閉環機制,實現隱患排查在基層、矛盾發現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截至目前,社區電動車違規充電現象下降91%,12345便民服務熱線中市長熱線投訴量同比下降73%。
共同體建設實現“攥指成拳”。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各方合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把轄區單位從“群演”變成“主角”,變“獨角戲”為“大合唱”,形成“教育搭臺、治理唱戲”的生動局面,轄區單位共建參與率從3%提升至67%,社區社會組織增長至13個,“有事找組織、有難大家幫”已成為社區新風尚,“教育潤心、治理暖心、幸福滿心”的社區建設新愿景已初見成效。
(作者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王崗街道恒大珺庭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