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著眼于社會工作培訓體系建設,堅持將制度、陣地、師資、成果“四位一體”統籌抓牢,不斷提高社會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為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抓制度建設 強化基礎保障
錨定新興領域制度建設,強化政治引領,做好頂層設計,將新興領域黨員出資人(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黨建指導員等培訓納入“兩新”工委年度工作要點,統籌“兩新”工委委員單位、企業等培訓班次,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持續深化“百千萬提升”工程,結合省、市、區三級培訓基礎,實現所有示范點黨員出資人(黨組織書記)培訓全覆蓋;多頻次多形式扎實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截至目前,濱城區委“兩新”工委下轄的17個黨支部共91名黨員全部完成輪訓。
把握社會治理基本單元,制定《濱城區社區工作者培訓辦法》,構建起“市級抓示范、區級抓重點、街道抓骨干、社區抓全員”的社區工作者分級分類培訓體系。2024年組織培訓1093人次,配合推行“全崗通”工作機制,推動社區工作者由“專崗專能”向“一專多能、一崗多責、全崗兼通”轉變,持續提升社區工作者履職本領和服務水平。
抓陣地建設 配強硬件支撐
圍繞社會工作重點領域,結合濱城實際,因地制宜構建四大培訓陣地,形成立體、交叉式矩陣,確保學有方向,育有保障。
聚焦新興領域,創新成立非公企業黨校——濱城區委黨校友泰科技分校,發揮非公企業示范點引領作用,面向全區各企業黨組織及黨員開展常態化教育培訓,已組織開展各類集中培訓22期,培訓企業黨員1800余人。
有效搭建新興領域人才培育主陣地。聚焦志愿服務領域,成立濱城區志愿者學院,并將其作為志愿服務孵化培訓基地,先后打造了“市西小哥”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向陽花”公益崗志愿服務等7個志愿服務品牌,志愿服務隊伍達到131支、注冊志愿者2900余人,共培訓志愿者8600人次,累計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
聚焦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依托市高級技工學校,強化基層社會工作服務人才培養。為“心安城市”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抓師資建設 增強骨干力量
鏈接院校專家學者,架起產學研轉化橋梁。立足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邀請南開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等院校行業領域專家,圍繞新時期社區治理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開展群眾工作、心理健康、協調溝通、應急處突等專題培訓,切實提升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隊伍為民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培訓1100人次。
推選優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打通理論與實踐轉化渠道。利用高級社會工作師資源、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班子后備“人才池”作為實踐型師資建設的源頭活水。聘請本土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講師,由身邊典范引入教學例證;創新課程模式,運用微黨課、志愿服務等進行“開放式”“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教學,為社區工作者筑牢理念之基,增強社會工作人才創新實踐思維。
抓成果建設 強調培育質效
重視學用轉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通過組織實地調研,開闊視野,赴外地優秀社會工作示范點進行觀摩學習,以實例帶動實效,不斷提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開展針對性系統培養,激發新興領域隊伍活力。
壓實“兩新”工委、行業(綜合)黨委責任,各行業(綜合)黨委主動扛起“抓行業抓黨建、管領域管人群”擔當,面向新就業群體實際需求開設專題培訓班,增強學習的實效性。針對網絡主播群體,舉辦新媒體“短視頻直播”“抖出風采·直播未來”等各類培訓會11場,培育孵化700余人次;針對貨車司機群體開展安全駕駛知識宣講,以新就業群體精準培訓,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水平,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社區結對,發揮一線力量“傳幫帶”作用。成立“社區書記工作室”,由社區黨組織書記主動帶教引導新任社區工作者主動學習,在社區實際歷練中幫助年輕社區工作者迅速成長,發掘一技之長,培養“行家里手”,鍛造全領域工作能力。
(作者系中共濱州市濱城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區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