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議事亭喝杯茶、聊聊天,事情就能有效解決!”在浙江省海寧市長安鎮仰山社區,“睦鄰議事亭”成了社區居民們的新晉“網紅打卡點”。這個集納民智的茶話會式議事平臺,讓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
睦鄰議事亭成社區治理新地標
和平景苑小區是由20個村的村民搬遷后形成的安置房小區。在綠樹成蔭的“紛享陽光·睦鄰議事亭”里,幾位銀發老人正圍坐在石桌旁品茶議事。這個由社區工作者、黨員輪值駐點的議事空間,每周二上午準時“開張”,涼亭外“有事亭里說,說完馬上辦”的標語格外醒目。
“以前業主群里都是抱怨聲,現在暢所欲言提建議成立了共建群?!鄙鐓^黨支部書記張詩蕓翻出手機記錄:“有居民群里反映建筑垃圾堆放問題,當天下午物業就完成了清運;原來小區居民頭疼不已的高空拋物問題,隨著攝像頭的加裝也迎刃而解?!睋私猓撟h事亭運行兩年來,已開展活動48場,收集建議126條,問題解決率超90%。
“板凳議事”背后的治理密碼
“您老別急,這事我們記下了!”2024年5月,72歲的王大伯在議事亭反映爬樓困難,社區輪值黨員小朱立即啟動睦鄰議事“三級響應機制”:簡單問題當場辦、協調事項三日復、復雜議題上會商。社區聯合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現場辦公,僅用5天就為20個無電梯樓道加裝了愛心座椅?!皼]想到聊個天的時間就把事兒辦了!”居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這種“零距離”溝通模式催生出“1個睦鄰議事亭+2條‘仰望星空’議事長廊+N個‘紛享仰光議事點’”的民意收集網。此外,社區還創新骨干培育,吸納了32名老黨員、老教師擔任調解員,成功調解糾紛17起,推動了加裝高空拋物監控攝像頭、增設健身設施等10余個民生項目落地。
“銀發智囊團”激活社區共治新動能
在最近一次議事會上,“守藝人共富工坊”的誕生成為美談。原來,搬到新小區后,居民們發現衣物縫補都找不到地方,一群空有技能賦閑在家的阿姨又無處發揮余熱,社區便牽線搭橋,將閑置的快遞點改造成縫補坊,并起名“守藝人共富工坊”,手藝精湛的退休工人沈華芬被推舉為工坊負責人。“現在每月能增收一部分,街坊們改褲腳也不用跑遠路了?!鄙虬⒁踢叢瓤p紉機邊說。
這種“居民點單—社區派單—能人接單”模式已培育出鄰里茶吧等多個民生項目。更令人驚喜的是,議事亭還成了年輕人的“練兵場”,2024年年底入職的“00后”社區工作者小吳通過參與調解,摸索出“一杯茶降溫法”,先遞茶緩和氣氛,再分步驟化解矛盾。
“坐在亭子里,心和心就近了?!比缃瘢錾缴鐓^的議事亭模式復制到了多個社區,打造起了“10分鐘議事圈”。正如居民沈大伯所說:“這里不單是解決問題的亭子,更是聯結鄰里的心橋?!睆摹澳班彙钡健澳类彙保L安鎮的這場基層治理創新實驗,正在續寫具有長安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
(朱晨龍 朱一筱)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