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超大城市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超大城市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人口高度集聚、資源環境承壓、社會結構變遷、風險隱患交織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何有效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已成為我國急需回答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命題。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重慶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重慶以市情為基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探索,為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貢獻了寶貴的重慶經驗。這些實踐經驗充分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才能有效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彰顯時代特征的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以人民為中心:夯實超大城市治理的根基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城市現代化治理。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我們黨充分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提供了根本保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不但要深切體察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還要從長遠發展目標提升和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入手,通過制度化協商、設施及服務完善雙管齊下來凝聚共識、優化服務、激發活力,不斷夯實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根基。重慶市在制度層面,出臺《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協商指導目錄》,系統規范了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領域的協商內容,確保協商議題精準聚焦民生關切。同時,在基礎設施布局上注重精準匹配民生需求,全面推進“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統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例如,“渝鄰匯”社區綜合服務體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主陣地,圍繞居民全生命周期精心設計服務內容,將社區服務從“基本保障”提升到“品質享受”,有效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系統賦能:數字城市與治理體系協同并進
數字底座逐漸成為當下破解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難題的重要技術支撐,通過數字技術深度應用與社會工作領域數智賦能,構建超大城市系統化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是關鍵舉措之一。重慶市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迭代升級“141”基層智治體系,實現鄉鎮(街道)實景圖全覆蓋和核心業務數字化管理,形成從感知到處置的閉環。“渝鄰匯數智社區”的實時數據顯示,通過整合各類傳感設備,建立綜合預警處置場景,開展社區精準畫像,社區對突發事件的響應時間平均縮短50%,網格員處置效率明顯提升,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在社會工作領域,重慶市委社會工作部針對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社會需求多元復雜的現實,推動社會工作體系重構與能力重塑。例如,“黨建聯建·助企強鏈”項目為行業協會商會提供了制度化參與渠道,促進社會力量與政府治理有效銜接。這種數字賦能與社會賦能并重的策略,不僅提高了治理的精準化和高效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構建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為解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中的復雜問題提供了系統化解決方案。
安全韌性:超大城市治理的未來路向
安全韌性是一個現代化城市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重慶市在此方面的探索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參考。在風險管理機制建設上,“141”基層智治體系與“渝鄰匯數智社區”的結合應用,構建了從風險監測、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流程管理鏈條。實際應用數據表明,這一體系能夠提前感知城市運行風險,提升了城市面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在基層減負賦能方面,通過推行“四清單一目錄”明確權責邊界,清理不必要的掛牌、工作群和考核負擔,使基層干部工作時間平均增加30%用于直接服務群眾。同時,通過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筑牢了城市治理的微觀基礎。在社會力量協同方面,重慶市建立了國際志愿服務專項基金,打造“渝善渝美”市域志愿服務品牌,實現村(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全覆蓋。截至2024年,重慶市注冊志愿者達687萬人,年度活躍率26%,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43萬場次,形成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模式。這種多維度的韌性建設策略,不僅增強了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更為超大城市實現安全、韌性、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探索中國式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任重道遠,未來需持續關注:完善黨建引領多方協同參與機制,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市場主體、居民個體的參與活力,構建權責清晰、運轉高效、充滿韌性的治理共同體;深化數字技術與治理場景的融合創新不僅要建好“數字界面”,更要打通數據壁壘,優化算法模型,提升智能化決策水平,真正實現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的躍升;前瞻性應對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產業鏈安全等問題,將韌性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不斷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注重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培育,在提升硬核治理能力的同時,厚植城市精神,傳承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與自覺,提升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超大城市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將更加凸顯。超大城市需要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為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作出更大貢獻,邁向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現代化治理之路。
(作者為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