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是凝聚群眾共識、規范村(居)民行為的自治法寶。重慶市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強化宣傳引導等一系列舉措,打造“渝里鄉約”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品牌,這些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圍繞公共秩序、人居環境等難點熱點問題,“約”出和美鄉村新畫卷,“約”來基層治理新模式。
清理規范:讓“土辦法”更合法合情
“以前村規民約貼滿墻,如今條條記心上。”在重慶市合川區土場鎮楊柳村,7組組長張高學指著墻上漫畫版“楊柳8條16要”如數家珍,“紅白喜事不攀比、房前屋后掃干凈、集體資產大家議……”這些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是鎮村干部通過34場院壩會,和村民們一條一條“嘮”出來的成果。
在楊柳新村的環境整治工作中,村規民約發揮的作用尤為明顯。過去,這個安置小區因缺乏物業管理,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網格員張麗聯合村民代表挨家挨戶走訪協商,最終達成了“不占用綠化帶種菜”的公約。令人欣喜的是,村民們不僅遵守約定,還自發籌集資金并爭取上級支持,先后實施道路“白改黑”、綠化補植、運動場翻新等改造工程,讓小區環境煥然一新,生動展現了村民自治與鄉村治理的實效。
針對“文本內容假大空”“制定程序走過場”等突出問題,合川區8000余名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網格員走村串巷多方收集“金點子”,聽取關于鄉村(社區)發展、建設、治理等方面的建議。截至目前,合川區新修訂村規民約268個、居民公約87個,開啟幸福生活新篇章。
2024年4月,重慶市啟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清理行動,印發清理規范方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650條,已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5154份。同年12月,重慶聯合四川成功舉辦“川渝鄉約”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發布活動,評選出“川渝鄉約”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101份,其中兩省市毗鄰地區10份。毗鄰村(社區)的矛盾化解難,跨省毗鄰村(社區)的矛盾化解更難,川渝71個相鄰村(社區)共制35份。以“土辦法”為基礎,川渝兩地組織專家深入挖掘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文化內涵,確保“土辦法”既合法合情,又符合新時代基層治理要求,讓傳統智慧與現代治理相結合,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新力量。
廣泛宣傳:從“墻上文字”到“心中準則”
“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不僅要制定得科學有效,更要深入人心,從‘紙上條文’變為‘治理良方’,真正成為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動指南’。”重慶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市各區縣創新宣傳方式,通過打造專業化宣講隊伍、采用互動式宣講模式、運用多媒體呈現手段,讓曾經看了就忘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真正從墻上走進村民、居民心里,為鄉村振興、社區發展注入新活力,點亮百姓的幸福生活。
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新視界社區組建的“貓頭鷹應急處突隊”志愿服務隊伍,將居民公約文本融入居民原創的“三字經”形式,“貓頭鷹,做志愿,公益事,多出力”,通過志愿者街頭快板傳唱,讓冰冷的文本變身朗朗上口的社區童謠,志愿者們“夜巡防、查隱患、護學崗、解民憂”,這種接地氣、易傳播的表現形式,在社區公約墻、宣傳欄等陣地廣泛傳播,既增強了居民公約的親和力,又提升了居民的認同感,實現了居民公約內容從文字到行動的生動轉化。
“要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大家的接受度才會高。”榮昌區直升鎮萬寶村黨總支書記張正華說。萬寶村村規民約正式發布之際,也是村里每月開展主題黨日的時候,張正華趁熱打鐵,在會上向黨員們詳細介紹了村規民約的內容,還舉辦知識問答活動,答對了就獎勵生活日用品,“這樣,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說。
而后,萬寶村還將村規民約宣傳海報和標語張貼在村辦公室、宣傳欄、村史館等顯眼位置;邀請美術學院的學生按照村規民約的內容繪制壁畫;用方言搭配快板錄制村規民約,通過村廣播每天宣傳;借助村里的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小院家”,線上發布村規民約的內容釋義、先進典型等,讓村民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制度激勵:“小積分”撬動“大文明”
為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重慶市以積分制管理為突破口,通過“正向激勵+反向約束”雙輪驅動,讓基層治理有抓手可量化,切實破解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難題,走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
走進銅梁區少云鎮少云村“電力愛心超市”,整齊的貨架上擺放了不少物品,洗衣皂、紙巾、面條、食用油等日用品,并標注分值,村民通過“積分”就可以兌換相應的物品。少云村探索建立“村規民約+積分兌換”機制,以村規民約作為加強基層群眾自治抓手,激發群眾參與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的積極性,讓“小積分”兌出美麗鄉村新風貌。建立村規民約“紅黑榜”,制定“紅榜”加分清單和“黑榜”扣分清單,明確“履約”加分情形5類20項,“違約”減分情形6類18項,切實增強執行約束力,累計糾正不文明行為98起,化解鄰里矛盾86件。
萬州區武陵鎮黃金村建立了“積分制+紅黑榜”的激勵機制,村民支持土地流轉、參與產業發展等行為可以獲得積分,積分高的上“紅榜”表彰;違反村規的則要扣分,上“黑榜”公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張濤勝介紹,村里還成立了村規民約執行委員會,推薦老黨員、退休干部等為成員,確保執行公平公正。同時,婦聯、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也積極參與治理。“現在大家都以上‘紅榜’為榮。”村民彭大哥感嘆,現在的鄰里關系、產業發展確實大變樣。
重慶市以“渝里鄉約”品牌建設為抓手,讓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接地氣、入民心,激發基層自治新活力。未來,重慶市將持續深化“渝里鄉約”品牌建設,推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約”出來的文明新風吹遍巴渝大地。
(重慶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