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社會工作會議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深化新興領域黨建全覆蓋,創新工作模式,強化服務功能,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新興領域黨建不僅關乎社會治理效能提升,更是維護政治安全、保障勞動者權益、引導新業態健康發展的關鍵抓手。通州區力求以機制創新破題,以服務凝聚人心,讓“紅色動能”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
為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北京市提出面向新就業群體的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項行動計劃”,增強新就業群體的社會認同感、職業獲得感和城市歸屬感。通州區發布“友好副中心”服務地圖,涵蓋316個友好樓宇、商圈、街區、社區、律所等友好場景,逐步形成“友好之城”社鄰生活圈。
“黨建+商圈” 打造服務新模式
臨河里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共治”,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思路與新路徑。以華遠好天地商圈為試點,積極打造“黨建+商圈”服務新格局。臨河里街道成立磚廠南里商圈流動黨支部,依托黨建帶工建打造“黨工共建微陣地”和“暖心便民驛站”,主動向商圈內企業、職工問需,就政策、法律咨詢、企業入會等答疑解惑。積極組織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消防演練、急救知識大講堂、法律和金融知識沙龍、企業溝通會等活動20余場,架起與企業和職工的“連心橋”。聯合社區黨支部、新興領域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民生活動,通過走訪慰問送溫暖、知識進社區等活動,推動企業“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拉近街道與企業、企業與社區、企業與居民的距離,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感,激發“紅色引擎”活力,形成黨建帶共建、共建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多方參與 凝聚共建新合力
磚廠南里社區位于臨河里街道最東邊,轄區有居民1141戶,寫字樓120余棟,周邊商鋪以“六小”門店為主,整體呈現出店鋪面積小、商戶流動性大、人員穩定性弱、業態具有一定重復性的特點。為此,磚廠南里社區通過入戶走訪溝通,在眾多商鋪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和穩定性的6家商鋪成立了磚廠南里社區商圈同盟志愿服務隊。磚廠南里社區與轄區商戶建立良好共建關系,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轄區單位積極配合社區開展各項工作,有的商戶貢獻自己的場地用于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活動;有的商戶主動參與社區環境治理,增加了社區治理活力;有的商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特色服務,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同時也建立了社區、物業、轄區單位三方良性互動模式。
臨河里街道借助新興領域黨建、黨工共建等載體,凝聚轄區華業、磚廠南里商圈,肆叁陸、京彩城產業園等商業資源,打造“商—居”共建模式。2024年以來,聯合開展新就業群體服務、消防安全宣傳、科普課堂、鄰里節等活動18場,盤活“大鄰里”資源,營造濃厚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圍。
黨建賦能 組建商圈先鋒團隊
臨河里街道創新構建新興領域黨組織活動陣地,組建商圈黨建團隊,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協商活動,邀請轄區新興領域企業就發展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作交流,并針對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發言,集思廣益,分享自身經驗,為實現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提出意見建議。為企業送出服務內容清單和副中心重點產業政策名錄等“專屬服務包”,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凝心聚力做實做優企業服務。
今年以來,臨河里街道為企業解決業務推廣、協作聯動問題130余個。開展“訪千企、強黨建、促發展”活動,領導班子帶隊走訪重點企業,實地走訪摸排10棟樓宇、4個園區、8條街巷,摸清基本情況。針對企業重點訴求,通過黨建工作聯席會議、議事協商等方式,為華遠商圈寫字樓企業統一設計安裝標識牌,協商解決商戶垃圾分類、公共區域吸煙和街區公共秩序維護等問題。
臨河里街道立足新興領域特點,以思想政治建設為引領,以組織制度建設為根本,以提升服務為保障,引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健康發展。下一步,臨河里街道將繼續關心與支持轄區新就業群體,把關愛和服務送到他們心坎上,進一步增強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北京市通州區委社會工作部、通州區臨河里街道供稿)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