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會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促進新興領域健康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既是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實踐載體,也是新時代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創新突破方向,彰顯著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回應社會關切、破解治理難題的執政智慧。
抓好新興領域黨建
需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作為思想指引
近年來,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發展蓬勃,涉及快遞物流、道路貨運、網約出行、網約家政等民生服務領域,并涌現出大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新就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抓好新興領域黨建,應時時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三個“關照”。
一是“關照”并保障關聯群眾的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據統計,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以35歲以下青年勞動者為主。新的生產領域拓展出新的生活空間,在一定意義上重塑著基層社會的組成結構。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質效,不僅直接關系著8400萬直接從業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間接聯結著其背后千千萬萬家庭成員的民生福祉。通過探索新興領域黨建,健全組織體系、創新服務機制,有效延伸黨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更有利于保障其勞動權益與社會福祉,進而將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落地落實。
二是“關照”并力促社會的穩定運行與協調發展。新就業群體類型多樣、特點各異,具有流動、靈活、“線上”等新特征,社會組織形態日益多元,傳統治理模式面臨組織覆蓋不足、利益訴求復雜化等挑戰。因此,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更是防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促進社會協調運行的關鍵抓手。新興領域作為新時期我國社會生產要素流動的重要節點,其價值認同、權益保障、勞動技能等問題的解決,關系到社會平穩與社會公平。通過黨建引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引導新興領域主體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格局。
三是“關照”并拓展黨建與群眾工作的時代新方法。聚焦新興領域黨建,是新時代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深化群眾工作內涵的重要突破口。面對新興領域黨建,傳統黨建模式在組織覆蓋、服務效能、動員能力上面臨適應性挑戰。以新興領域為切入點推進黨建創新,本質上是將黨的群眾路線與數字化社會、流動性社會、發展型社會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需要黨建工作注入新活力、開辟新路徑。面對新興領域的新特征,傳統“屬地化”、“單位制”黨建模式難以精準觸達,需要探索突破時空限制、從“有形覆蓋”向“有效引領”,從“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的升級轉型。
做好新興領域黨建
有效回應同群眾訴求密切相關的“新情境”
一是組織形態的“新情境”。傳統經濟組織的組織形態相對“固定”,如有固定的組織場地、組織人員,組織關系緊密、組織流動較小。新經濟組織則打破了傳統,出現“平臺+個體”的分布式組織模式。以外賣行業為例,美團平臺注冊騎手超過600萬人,分布在全國2800多個縣區,組織關系松散、流動性強,出現大量“口袋黨員”、“隱形黨員”。做好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亟需對組織形態的“新情境”作出積極回應。
二是勞工關系“新情境”。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與平臺之間形成“弱從屬性”的勞動關系,大多沒有固定工作單位,主要靠線上接單,工作彈性比較大。傳統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難以適應新就業群體中流動黨員管理的現實需求,面臨著時空阻隔、組織生活難開展等困難。
三是多元價值認同的“新情境”。新興領域從業人員中,“90后”、“00后”占比超過65%,價值取向更加多元。青年從業者更關注收入增長和技能提升,主動參與組織生活比例低,傳統被證明有效的黨務工作方式式微,亟待探索政治引領與個體發展功能相結合的黨務工作新方式。
做實新興領域黨建
關鍵在“新情境”中夯實組織基礎
一是建立動態監測機制,以持續摸清底數。新就業群體的高流動性,導致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穩定性不足。為解決單一部門統不起和黨組織層級管不住的問題,需要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行業管理和監管部門共同參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兜底的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格局,建立動態監測機制,通過查閱流動黨員登記數據、“行業+屬地”拉網式摸排等方法,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行動。
二是探索創建動態覆蓋的組織體系。首先,探索建立動態覆蓋機制。如探索“三同步”工作法:企業注冊時同步采集黨建信息,業務拓展時同步建立黨組織,人員流動時同步更新數據。其次,靈活創新組織設置形式。靈活采取單建、聯建、共建多種方式,既可以在重點行業集中建,也可以根據實際靈活建。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建立"1+N+X"組織架構:1個區級新業態黨委,N個行業黨總支,X個功能型黨支部。在物流園區建立“司機之家”黨支部,在直播基地創建“紅色直播間”黨小組。
三是探索數字黨建的應用場景。如四川省成都市開設12345黨務專席和行業協會商會“一站式”受理渠道,全年協助受理解決黨務咨詢問題1481個,辦結問題訴求建議1489件;北京市開發“紅色云陣地”系統,集成組織關系轉接、在線黨課學習、積分管理等功能。
四是推動黨務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黨務工作之外,還需探索增強黨組織對學習研討、技能培訓、法律咨詢、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在線答疑等方面的引領力與服務力,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與從業者日常工作深度融合,不斷增強新興領域從業者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做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本質上是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創新實踐,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社會結構的變遷規律,通過政治引領、價值共創、服務共享、治理協同,形成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新格局,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新興領域的發展優勢、治理效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根基。
(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