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區作為成都國際陸港門戶樞紐、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交往引領區,共有行業協會商會109家,已成為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青白江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分類施策,持續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根植行業的專業優勢、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黨建引領強根基、賦能園區促發展、共建共治惠民生”三項行動,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激活“紅色主引擎”,堅持黨建引領強根基
聚焦“初心”強組織。理順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對全區109家商協會實施“一會一策”,采取單獨組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等方式,建立黨組織31個,選派黨建指導員20名,實現應建盡建,并將黨組織隸屬關系調整到行業黨委。
聚焦“忠心”抓隊伍。實施“頭雁”計劃,落實負責人、黨組織書記政審機制,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組織書記任會長(秘書長)比例達64%。實施“行業人才+黨員骨干”雙向培養,目前已培育33名黨員,6名黨員進入班子。探索流動黨員“雙聯雙管”模式,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實現黨員聯管、教育聯抓。
聚焦“齊心”促融合。著力破解黨建業務“兩張皮”問題,探索建立黨組織前置定方向、理事會前置議方案“雙前置”決策制度,推行“黨建+業務”雙線融合。建立重大事項請示報吿制度,管好黨的建設、“兩重兩大一外事”等事項,實現政治風險事件“零發生”。
建設“蓉會共享家”,賦能產業園區促發展
“123”機制強協同。在產業園區推動形成“一個專組、兩級聯動、三方協同”的協同工作機制,組建一個專門的服務小組,明確專人定點服務,構建由“1家市級商協會+1家區級商協會”共同運營“兩級聯動”體系,有效鏈接市區兩級其他行業資源共同賦能園區產業發展,建立部門、園區、商協會“三方協同”互動機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共同收集企業訴求、推動問題解決。
“雙向賦能”優服務。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政策鏈接作用,搭建“小歐管家”等服務場景,組織企業參加各類政策解讀培訓會30余場,通過專業解讀和精準指導,幫助企業充分理解政策要點。提供全程協助服務,幫助企業申報人才引進、技術改造等各類扶持政策資金4000余萬元。組織企業參加“蓉歐驛·商峰薈”惠企利企活動,協調解決企業融資、子女入學等問題249個。
“三張清單”促發展。圍繞“立園滿園”,開設“陸港社創”成長營,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樞紐作用,搭建“蓉會共享家”資源鏈接平臺,鏈接各級行業協會商會資源70余家,建立“黨建共建、陣地共用、服務共享、發展共贏”工作模式,形成需求、供給、項目“三張清單”,舉辦上下游合作交流活動20余場,推動蓉歐產業商會等促成重汽成商、巨石等項目合作超21億元。
搭建“資源鏈接池”,促進共建共治惠民生
加強社企聯動促共建。建強區社創中心綜合服務平臺,建立政策、專家、需求、資源、產品(項目)“五庫清單”,開展“社企會聯動·社區資源活化利用”等對接活動,發布商協會賦能村(社區)事項清單64條,促成“暖心幸福碗”家門口就業、“甜蜜工坊”助殘項目等合作項目50余個。
助力鄉村振興添動能。開展“百會聯村社”活動,組建“紅色助村團”,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如引進四川省經濟發展促進會等協會資源,在彌牟鎮朱家灣打造省級賽事IP,促進“低空產業+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區互聯網文化協會與村(社區)深度鏈接,開展電商培訓、直播助農等活動,助力農產品銷售;區餐飲行業協會鏈接區內外餐飲企業資源,在福洪鎮“紅瓦房”探索定制農業和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服務新就業群體促穩定。引導物業協會解決騎手進門難停車難問題60余件,道路運輸協會解決貨車司機汽車維修、維權等問題300余件;餐飲協會入駐餓了么站點,參與打造“青新食光”騎手友好場景24個;社會組織聯合會推出“青新暖心”舒壓服務包,引導新就業群體合理釋放壓力,當好社會“穩定器”。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