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是徽文化的核心區和重要發祥地,境內擁有眾多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縣龍川村至今仍保留著以和為貴的“和諧、和美、和順、和鳴”木雕“四荷(和)圖”,寓意社會要和諧,家庭要和美,人與人要和順,世間萬物才能奏出和鳴之聲。近年來,績溪縣堅持黨建引領,充分運用徽州“和”文化蘊含的基層治理智慧,圍繞心氣更“和順”、生活更“和美”、社會更“和諧”、黨群更“和鳴”目標,實施“百村家風家訓引領工程”,堅持“立、傳、做”三步走,讓家風家訓“立”起來、全民參與“議”起來、臨摹抄錄“寫”出來、優良家風“曬”出來、人文典故“說”出來、傳承踐行“學”起來、上下互動“推”起來,持續推進“和治績溪”建設,努力把“四和圖”轉變成鄉村善治實景圖。
“三項機制”確保家風家訓“立”得準
績溪縣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鄉村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突出群眾主體、社會協同,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確保家風家訓工作的開展既符合新時代要求,又體現地方特色。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縣委常委會堅持把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先后出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打造“和治績溪”實施意見》和績溪縣鄉村振興“百村家風家訓引領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成立專項行動小組,堅持月提示、雙月通報、季調度、年評星工作機制,狠抓各項任務落實。
健全規范立訓機制。相關單位依托縣徽文化研究會、村“五老”志愿者協會,組織人員系統查閱鎮、村志史21部、宗族宗譜101部、徽文化史料80余部,堅持古為今用、去蕪存菁,對現有姓氏家訓進行歸納整理,讓家風家訓的條理更清晰、主題更鮮明、內容更符合時代要求;對口口相傳卻未形成家訓條文的姓氏,通過入遷徙地、進檔案館追根溯源,挖掘提煉家風家訓;對未立家訓的姓氏,結合家族發展演變,梳理新立的家風家訓,確保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健全審核把關機制。各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充分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把關作用,對歸納整理、挖掘提煉、梳理新立的家風家訓進行審核把關,并經戶代會或村民議事會集體討論議定后實施。截至目前,全縣共整理、挖掘、新立家風家訓72篇。
“三進活動”確保家風家訓“傳”得開
各鎮、村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思想道德建設,推動家風家訓“出祠堂、掛廳堂、進學堂、入心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讓家風家訓成為廣大村民“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開展家風家訓“進家庭”活動。相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縣書法家協會、鄉村“五老”志愿者進村入戶撰寫家風家訓,積極倡導入學子女臨摹抄錄家風家訓,通過書法、繪畫等形式,將家風家訓裝裱成藝術作品、楹聯、匾額等,在農戶客廳、院墻醒目位置懸掛展示,著力在臨摹撰寫中傳承發展,在宣傳展示中弘揚踐行。在家庭舉辦成人禮、子女婚禮和喬遷儀式時,以家風家訓為致辭寄語,以家風家訓藝術作品相贈,讓好家風、好家訓代代相傳。
開展家風家訓“進校園”活動。縣文化、教育部門編印出版《績溪家訓》,作為全縣校本教材納入學校德育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傳承好家風”、“好家風伴我成長”等實踐活動,舉辦家風家訓書法比賽和專題講座,讓學生和家長共同感悟經典、品讀家訓、傳承家風。依托績溪縣委黨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場教學基地,深入挖掘家風家訓故事,強化黨性教育,打造了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8個教學點、19門特色專題課和8條教學經典線路,充分運用家風家訓中的廉潔元素,積極開展廉潔文化建設,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
開展家風家訓“進村落”活動。各村依托村民文化廣場、公共健身場所等,設置家風家訓宣傳欄,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因地制宜設置家風家訓墻,建成家風家訓文化長廊14個。宣傳部門綜合運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開設“說家風、話家訓”專題專欄,通過分享會、交流會、道德講堂、事跡報告會等,開展各類活動100余場次。文化部門結合“文藝傳家訓”主題活動、民俗文化展演等,舉辦家風家訓掛牌儀式,開展集體誦讀,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三個融入”確保家風家訓“做”得實
績溪縣堅持黨建引領“三治”結合,把家風家訓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實踐,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落在平常,著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把家風家訓融入自治載體。各村充分發揮家風家訓維護社會秩序功能,突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運用家風家訓中愛國愛家、睦鄰友好、向上向善以及抵制不良風氣的規條,發揮農村“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作用,加強約束、規范言行。創新“五民議事”工作法、“四個一”工作法、“八小”工作法等便捷有效載體,靈活設置村民議事亭、議事長廊、議事小院,實現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著辦。
把家風家訓融入法治建設。全縣以家風家訓蘊藏的崇法尚法精神促進鄉村法治,深入開展平安績溪“五提”行動(百名法治副書記助力鄉村振興提標行動,重復信訪重復網上投訴源頭治理提質行動,矛盾風險“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提速行動,平安建設基層基礎鞏固提升行動,政法機關“強黨建、嚴紀律、轉作風”提效行動),從政法系統各單位抽調業務骨干到81個村(社區)擔任法治副書記,開展法律法規和家風家訓宣傳教育,及時提供法律服務,現場調處矛盾糾紛。鎮、村兩級“握手言和”調解室實現全覆蓋,開展“四有四無”村建設(黨建有力、干部有為、治理有方、群眾有感,無詐、無訪、無訟、無案)。2024年以來,全縣電信詐騙案件下降48%,群眾來訪下降16%,訴訟案件下降10%,刑事案件下降40%,全縣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7.5%。
把家風家訓融入德治實踐。各鎮、村把“立家規、傳家訓、揚家風”作為德治的重要內容,圍繞村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依托“生態美超市”推廣實施“道德積分制”。持續開展“最美家庭”、“志愿服務標兵”等評選,組織開展“最美家風人物、家訓示范戶”評選表彰,通過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引導村民見賢思齊,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績溪縣家風家訓數量群集、內容豐富,蘊含了勸學、誠信、清廉的修身觀,勤儉、和睦、孝悌的治家觀,愛國、效忠、民本的國家觀,仁愛、和合、正義的社會觀。通過持續實施“百村家風家訓引領工程”,有力提升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激發了勤勞奮進動力,展現了鄉村文化底蘊,加快了移風易俗進程,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全縣上下呈現出心氣更“和順”、生活更“和美”、社會更“和諧”、黨群更“和鳴”的鄉村善治之景。
(本文由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