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夢,百年十七房。作為全國文明村,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十七房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典雅的風貌與和美的鄉風。這個占地2.7平方千米的古村里,有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之一。從這里走出的“老鳳祥銀樓”創始人鄭熙、英雄墨水創始人鄭遵法等鄭氏后人,走南闖北、披荊斬棘,書寫了早期甬商傳奇。因此,十七房村也被稱為甬商之源。一直以來,“崇尚尊儒、明禮誠信、樂善好施、慈孝睦鄰”作為十七房村的村風家訓代代相傳,并成為十七房村的文脈基因歷久彌新,成就了村莊的文明之風。2023年5月,為進一步推動黨的政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直達群眾,鎮海區探索實施“信息到家”工程,試點工作在十七房村探索起步。通過兩年的運行,“信息到家”不僅讓正能量信息直達群眾家中,也讓群眾成為文明鄉風的傳播主體和實踐明星。
傳播體系中
村民成為文明鄉風的推介官
“信息到家”讓正能量信息直接觸抵千家萬戶,全面迭代基層傳播話語體系,讓群眾成為傳播的中堅主體。在“信息到家”的傳播生態建設中,十七房村高度重視村民主體作用的發揮,并打造“1+3+N”的文明傳播架構,讓村民成為文明鄉風的傳播推介員。
打造一支文明傳播隊伍。當地形成以村干部、鄉村教師、大學生等為主的文明傳播員隊伍,常態化開展“信息到家”工程的文明傳播實踐。目前,村文明傳播員隊伍已發展核心成員12名,實現老中青幼全齡覆蓋。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利用熟知村情、了解村史、熟絡村民的優勢,在組織發動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主動傳播文明鄉風理念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打造三類文明傳播產品。在“信息到家”的傳播產品打造中,十七房村因地制宜、因人施能,打造了鄉村數字周報、鄉村發布直播、鄉村短視頻等三類產品,所有產品均由熱心村民和村干部共同參與打造。以反映鄉村新事、要事的鄉村數字周報已編輯30余期,共開展鄉村發布直播15場,拍攝鄉村短視頻20余部,累計收看量超5萬人次。所有傳播產品中,涉及道德典范、志愿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內容占到50%以上。
打造多個文明傳播群落。對于各類傳播產品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資訊等,由各文明傳播員通過志愿服務群、網格服務群、小區樓道群等微信群進行推送擴散,有效擴大信息資訊的受眾覆蓋范圍,提高內容閱讀量。截至目前,所有傳播產品實現一次生產播發后,文明傳播員再通過傳播群進行二次轉推。由于傳播內容大多為身邊人、身邊事,群內互動活躍度高,不少村民將相關內容從“私域群”轉發到“朋友圈”進行擴散,形成波紋傳播效應。
傳播場景里
村里陣地成為文明鄉風的聚能場
“信息到家”不僅是一項工作舉措,更是一種應用理念。在探索建設過程中,十七房村將“信息到家”與文明實踐工作有機融合,積極拓展其應用場景,讓正能量信息通過各種形式浸潤思想,惠利群眾,助力鄉風文明。
建設“信息到家·傳播中心”,打造文明講演地。十七房村改造閑置民房,將其融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體功能布局,建成全市首個村級信息傳播中心,設置直播間、宣講室、觀影區等,可滿足直播授課、公益宣講、文化服務等日常活動需求。截至目前,依托十七房村信息傳播中心,村里共開展“文明微直播”、“文明微宣講”等活動130余場,線下累計吸引1萬人次村民參加。
推出“信息到家·百姓課堂”,活躍基層文化圈。在強化基層傳播隊伍、豐富傳播產品的基礎上,“信息到家”工程實施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村文化禮堂等基層文化陣地運營有機融合,于2024年探索實施“信息到家·百姓課堂”項目,結合熱點和節點,借助區、鎮兩級文化下沉資源,把群眾想聽的課、想了解的實用訊息送到基層一線,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村文化禮堂等基層精神文化陣地在服務群眾、凝聚共識、科學普及等方面發揮作用。
培育“信息到家·國潮舞臺”,建設文脈傳承帶。十七房村充分發揮古村底蘊和古建筑優勢,組織策劃實施以新國潮、新民俗等為特色的鄉村精品文化活動,并在活動開展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2024年以來,依托十七房村明清古建筑群和村古戲臺等,推出村民戲曲節等活動8場,有效提升鄉村文化品質,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傳播輻射下
各界力量成為文明鄉風的助推者
在“信息到家”的傳播重塑下,村里的群眾能第一時間獲悉大事、新事。村里的善事、美事也通過大眾傳播得到了充分推介,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十七房村、感受十七房村。
村政攜手共踐文明科普。依托“信息到家”建設的村級信息傳播中心陣地,區、鎮各級職能部門主動聯系村里,圍繞思政教育、垃圾分類、消防安全、健康科普、普法教育等內容開展宣講。截至目前,共有相關部門和機構先后15次走進直播間舉辦公益講座,群眾理論宣教和公共科普能級不斷提升。
村媒共建共傳文明鄉音。通過“信息到家”的傳播,村里的媒體朋友圈越來越開闊。目前,時常有新聞工作者來到村里蹲點采訪,記錄發展變遷、挖掘先進典型、講好鄉風故事。在做好古村傳播的同時,新聞工作者還在村中開展鄉村發布、拍客培訓、文化送課、粉絲研學等形式多樣的互動服務活動,進一步深化“信息到家”工程在惠民服務方面的功效。
村校聯盟共商文明治理。“信息到家”的推動不僅聚合了區內的各級力量,也吸引了在甬高校關注十七房村的目光。早在“信息到家”工程啟動之初,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就親臨村內進行設計指導,并就以“信息到家”為載體提升文明鄉風獲得感提供了寶貴建議。在實踐推動過程中,來自寧波大學、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師生也積極參與村“信息到家”探索與建設工作,通過駐點調研、交流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共同為善治鄉村、和美鄉村、厚德鄉村的建設精準把脈、建言獻策。
“信息到家”在十七房村實施兩年來,成效顯著,收到“信息到得廣,服務到得全,文明到得深”的效果。村莊將持續深化“信息到家”創新實踐,并以此為引領,助力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讓全國文明村始終發揚和美與共的厚德之風,持續傳承淳樸向善的村規家訓,讓文明成為基層善治的內生動力。
(本文由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