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果樹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晁順波,2007年發起成立內黃縣果樹協會,近20年來,他潛心于果樹栽培,致力于果農增收,把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果業發展,讓果農的腰包鼓起來、笑臉露出來。
棗鄉厚韻傳承
激發果業發展活力
內黃縣地處黃河故道,早在唐宋時期,這里便大面積種植紅棗,有“棗鄉”的美譽。如今的內黃縣不僅傳統紅棗種植依然興盛,還廣泛種植桃、梨、蘋果、葡萄等各類果樹。改革開放后,內黃縣水果產業發展迅猛,果樹種植面積已超16萬畝。2007年,由晁順波為主要發起人的內黃縣果樹協會,帶領果農蓋大棚、育良種、建基地、搭平臺,走出了一條產、供、銷一條龍的果業發展之路。2018年,內黃縣果樹協會正式成立黨支部,進一步加強了黨建引領行業協會工作,并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動行業協會轉型發展。截至目前,內黃縣果樹協會吸收會員企業近2000多家,輻射帶動濮陽、邯鄲、安陽、鶴壁等部分周邊果農進一步調整果樹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帶動農民增收。
協會聚力領航
鋪就果農致富通途
1993年,種了十幾年果樹的晁順波,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于大棚果樹的報道后深受啟發,立刻建了兩個大棚,開始試種大棚油桃。一年下來,效果出乎意料,大棚桃比露天桃早熟約40天左右,市場競爭壓力小,每斤售價高達32元。搶占先機的晁順波決定大面積種植大棚水果,并先后攻克了大棚升溫過快、果樹花開無花粉等多項技術難題,研究培育出多個優良的果樹品種,成為遠近聞名的果樹專家。2007年,由晁順波為主要發起人的內黃縣果樹協會正式成立。為進一步提高管理技術,協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山東果樹研究所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引進技術管理人才27人,并根據區域設立了17個網絡聯系點,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果品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協會還舉辦果樹標準化技術培訓班,聘請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進行技術培訓,以標準化技術培訓班現場會、送教下鄉、微信群發放技術資料等形式免費為果農提供技術支持;舉辦桃、杏、葡萄、梨等果樹種植技術培訓1600余次,培訓果農5萬余人次。10多年來,果樹協會在晁順波的帶領下,完成了果樹良種更新,并帶動869戶農戶種植果樹,免費為其提供新品種苗木2萬棵,價值40多萬元,實現增收致富。
精鑄產業體系
拓展果業多元新徑
為把水果種植做成產業,晁順波發揮協會作用,聚焦“一基地、三平臺”建設,著力打造水果示范基地、技術托管平臺、水果銷售平臺和農資對接平臺。以示范基地為引領,走產、供、銷一條龍的果業發展之路,進一步提高管理技術,提升果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為打造好“一基地、三平臺”,他跑山東、走陜西,請專家、引良種……經常是吃住在地里,水果示范基地從一開始的幾畝,發展到幾十畝,再到如今的2000多畝,成功打造了一個集觀光、科普、培育、采摘、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水果示范基地。他先后跑了幾十所農林高校及科研院所,與縣農校、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對接,打造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技術托管平臺,目前已經覆蓋內黃縣及周邊地區的2000多戶果農,為他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水果銷售平臺的訂單量和收入也在不斷增加,2024年訂單量達到了5700多單,并與美團、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洽談,采取直播帶貨等方式助農賣果,使水果價格每斤提升了0.3~0.5元,成功解決了果農賣果難的問題。經過多年努力,水果示范基地的產量和銷售額逐年增長,2024年水果產量達到了191676噸,銷售額3.8億元。
堅守初心不渝
搭建果農創收平臺
果農的增收,協會的發展,離不開晁順波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他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內黃縣果樹協會黨支部成立后,他又提出了“黨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成為果樹種植的帶頭人,讓協會成為果農致富的橋梁和紐帶,讓基地成為果農增收的示范園。為更好地服務果農,晁順波在協會設立了黨員服務站,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果品銷售、農資供應等一站式貼心服務。他還組織黨員成立了志愿服務隊,定期到果農家中走訪,深入了解果農的生產生活情況,竭盡全力幫助果農解決實際困難。
在晁順波的帶領下,內黃縣果樹協會已發展成集良種培育、土壤檢測、水果銷售、果品科研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機構,相繼培養出150多名中、高級農技師,組成20個專業服務團隊長期服務周邊果農,果品遠銷全國各地。晁順波也獲得“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晁順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為內黃縣的果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張玉懷)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