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某酒店外,一臺由當地企業廣西寶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I智能螺螄粉售賣機吸引了眾多顧客體驗打卡。這臺能根據顧客口味偏好選擇自動下料、現炒、出粉、銷售的智能設備,不僅是企業技術攻關的突破,更是黨建與科技“雙向奔赴”的生動實踐。
黨建領航,點燃科技創新“紅色引擎”
“這個AI算法是我們黨員技術攻關小組熬了300多個日夜調試出來的。”研發團隊成員、工程師羅蘭芳回憶,為解決售賣機“千人千味”的個性化定制、機器精準識別與操作、設備清潔及排煙滅菌等難題,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走訪了1000余名消費者,建立了口味數據庫,并對幾大核心技術進行修改和反復測試,最終通過AI算法實現“掃碼選味、2分鐘出餐”的精準服務,產品試用期間復購率超90%。
“從傳統生產線到AI智能終端,黨建始終是我們技術攻關的‘指南針’。”公司黨支部書記禹建發介紹,近年來,公司黨支部以“黨建+科技創新”為主題,成立“黨員先鋒技術攻堅隊”,將人工智能研發納入年度黨建重點項目清單。在黨組織牽頭下,企業設立“AI創新科研組”,由3名黨員技術骨干帶頭,聯合深圳市鮮區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團隊攻克智能推薦算法、無人化運維等關鍵技術,僅用時11個月就完成了售賣機從概念到落地的跨越。
機制創新,構建AI賦能“生態鏈”
為將“擁抱人工智能”融入企業基因,公司黨支部推動建立戰略引領、人才培育、容錯激勵“三維一體”創新機制。
“我們將AI技術應用寫入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開設‘AI創新學堂’,設立‘紅色創新基金’,以股份換人才,努力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上取得新突破。”禹建發介紹,公司每年投入200萬元作為“紅色創新基金”,年內培養了5名“AI+食品”復合型人才,已有5個專利項目獲研發基金支持。
走進凍干車間,中控室的電子鐘顯示距本輪凍干周期結束還有665秒。正在一旁記錄數據的技術人員介紹:“公司去年引進了兩套食品凍干設備,可以將米粉、蔬菜等進行干燥處理,并在零下200℃的環境下速凍壓縮,在此基礎上,結合AI智能螺螄粉售賣機的低溫控溫保鮮技術,可使食材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延長保鮮時限,有效保留了食材原有的營養和風味。”
文化浸潤,讓科技創新“蔚然成風”
“Deepseek火爆全網,人工智能時代已撲面而來,我們必須迎頭趕上、主動擁抱。”最近,公司黨支部將一場“科技創新主題黨日”活動搬進了包裝部生產車間,將企業文化與AI科技完美結合。
“黨組織搭臺,讓每個員工都成為創新的主角。”禹建發介紹,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職工開展“科技創新主題黨日”、AI技術沙龍、創客路演等活動,讓黨員、職工開展“頭腦風暴”,鼓勵員工在各領域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創新想法和解決方案。2024年以來,公司開展的“AI金點子”征集活動共收到員工提案56條,其中12項已轉化應用。如今,“用AI思維解決問題”已經成為新的企業流行語。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