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委社會工作部自成立以來,堅持構建“熟人社區”,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大限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健全工作機制,護航“熟人社區”建設。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完善由市委書記任總召集人、22個部門和單位協同參與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完善協調機制工作規則,建立全體會議或專題會議、工作督導、工作報告等制度。發揮協調機制作用,通過工作提醒、專項調研等方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動員部門優質資源下沉社區,扎實推進“熟人社區”建設有序進行,首批26個“熟人社區”建設試點已初見成效。
強化黨建引領,搭建“熟人社區”架構。全面推行社區黨建聯動共建機制,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棟長、黨群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成立由1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1名民警(保安)、2名志愿者(業委會成員)組成的小區治理團隊。構建網格化治理體系,實現基層治理和黨的工作縱向共建共管與橫向共聯共商共享。推動網格黨組織全覆蓋,由社區黨組織成員或社區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截至目前,全市社區300個網格成立黨組織,677個小區(樓院)建立黨小組,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隊伍有7000余人。
推進資源下沉,提升“熟人社區”質效。推進人才資源下沉,招聘359名大學畢業生到城鄉社區任職,培訓社區工作者8600余人次。下沉編制1000余個,不斷壯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隊伍。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增加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參照“五星”黨支部創建要求,293個社區全部建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推進溫馨“居民會客廳”建設活動,打造“熟人”居民議事廳,調整優化健康驛站、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多個開放功能區域。開展街道(鄉鎮)、社區(村)基層便民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推行幫辦代辦、政務公開、自助服務、老人專區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政務服務全覆蓋。
動員社會力量,賦能“熟人社區”治理。結合社區實際,發展糾紛調解、鄰里互助等社區社會組織,推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育幼服務等服務領域進社區、進家庭。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主動融入基層治理。組織開展聚焦困弱幫扶、養老服務、兒童關愛、殘障康復、社區治理五個專項領域的“商丘社工千站暖萬家”行動。設立“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中心”,為全市293個社區2萬余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引導鼓勵5萬余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志愿服務,變“管理變量”為“治理增量”。
吸引凝聚群眾,激發“熟人社區”活力。積極打造社區居民共同活動場景,最大限度利用社區公共服務空間,激活居民社交網絡,凝聚社區居民共同體意識。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組織開展義診、藝演、理發、法律咨詢、孝善食堂等主題服務活動。如梁園區平原街道新興社區聯合駐區單位積極推出“好市發生”、“家門口聚會計劃”等居民喜聞樂見的社區活動,在社區廣場連續組織2屆大型“鄰里市集”,點燃社區“煙火氣”,吸引凝聚周圍群眾近2萬人參與社區共建共治。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