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基層治理面臨諸多新挑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既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治理難題、凝聚社會共識的關鍵路徑。本文擬從以下三個維度闡述當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邏輯與深化方向。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關鍵在“引領”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黨組織和黨員能力建設,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因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關鍵在“引領”。
聚焦難題攻堅。針對歷史遺留矛盾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黨組織發揮“主心骨”作用,構建“問題發現—責任壓實—協同破題—長效鞏固”的全鏈條攻堅機制,使基層的各種“問題清單”變成人民的“幸福清單”。例如,北京市朝陽區作為經濟活躍、人口密集區域,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積極探索創新模式,整合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居民代表等資源,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在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街道,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統籌商圈企業、物業服務企業、志愿者,共同參與街區環境整治、商戶自治管理,有效解決長期存在的占道經營、噪聲擾民等問題。
深化資源整合。黨組織依托“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跨越行政壁壘、突破領域邊界,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市場運作、社會協同”的多方共治體系。比如,朝陽區以“共朝美好”治理品牌建設為抓手,通過黨建紐帶聯動企業、商戶、志愿者等主體參與環境整治與商戶自治,形成“小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的治理閉環,彰顯黨組織整合資源的樞紐作用。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難點在“創新”
面對基層治理資源約束、訴求多元等結構性矛盾,黨建引領需以創新思維破解路徑依賴,在守正中實現突破。這里所說的創新,并非簡單地以新代舊,而是在基層治理面臨時間緊、任務重、資源少的結構性矛盾時,探尋能夠解決問題的第三條道路。
實現各方需求的平衡性。基層治理諸多問題宜疏不宜堵,需在各種利益訴求的左右為難中尋求平衡。這種平衡不是簡單的妥協,而是通過黨建引領搭建對話平臺,將不同群體的差異化訴求轉化為可協調的治理議題。例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既要滿足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的迫切需求,又要兼顧產權歸屬復雜、改造資金有限等現實約束;又如,一塊空地的建設,老人們希望變成休閑公園,年輕人則希望建成停車場,這也是一種兩難。因此,必須在矛盾中凝聚共識,形成精準治理方案,實現公共利益與個體權益有機統一。
解決問題的系統性。黨建引領讓原本碎片化的基層工作更具整體性,并促成系統創新。系統創新,關鍵在于打破部門分割慣性,針對“一件事”進行跨部門項目設計;同時通過一個項目解決多個問題。例如,針對社區停車難問題,北京市朝陽區統籌市政、交通、物業、居民等多方主體,將停車位規劃與社區綠化提升、人車分流改造、智慧安防建設等工程整合推進,既緩解了停車矛盾,又同步優化了社區環境與安全水平。這種系統性創新不僅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更通過前瞻性規劃避免“解決舊問題、引發新矛盾”的陷阱。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點在于“拓展”
隨著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大量涌現?;鶎又卫砻媾R復雜的“流動性挑戰”。
“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務。”202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關切地說道。
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促進新興領域健康發展。拓展新興領域黨建,是黨的組織形態與社會結構變遷的動態適配過程。唯有以“組織嵌入”消除治理盲區、以“服務供給”密切黨群關系、以“機制創新”激活社會動能,把新興領域打造為堅強陣地,才能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增量優勢,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構筑堅實支撐。比如,北京市朝陽區積極推動在職黨員、企業員工到社區“雙報到”,引導新興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爝f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憑借對城市的深度熟悉與敏銳觀察參與基層治理,是發現基層治理問題、預警潛在風險的重要力量。為此,朝陽區望京街道發動轄區部分快遞員、網約配送員擔任“流動網格員”并發揮積極作用。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邏輯,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主線,彰顯著“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面對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時代命題,需以系統思維把握“引領力、創新力、組織力”的辯證統一:在政治引領中筑牢治理根基,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在守正創新中破解治理瓶頸,用系統思維統籌資源、平衡訴求,推動治理從“碎片應對”向“源頭治理”躍升;在拓展覆蓋中激活治理潛能,以組織嵌入消除盲區、服務供給密切黨群、機制創新匯聚合力,讓新興領域成為基層治理的“增量引擎”,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的基層活力與韌性支撐。
(作者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