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結合本地發展實際,探索形成靈活搭建“愛心超市”、完善暢通積分機制、深度融合基層治理的工作路徑,文明實踐積分制(以下簡稱積分制)成為推動鄉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因地制宜建設“愛心超市”
“愛心超市”是積分制服務群眾的載體,鹽山縣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社會協同、群眾受益”的原則,多形式、多渠道建設“愛心超市”。
村莊自建。鼓勵人口基數大、基礎設施好、工作人員力量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由村委會統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實體“愛心超市”,集中采購、集中兌換。
成方連片共建。部分村基礎薄弱且村莊人口較少,村委會不具備搭建實體超市的能力,由鄉鎮牽頭,就近劃片,選擇1個中心村,成方連片共建1個實體超市,共同使用。
指定愛心商家承建。不具備村莊自建和多村共建條件的鄉鎮,積極向幫扶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企業、鄉村能人等發出募捐倡議,開展愛心募捐活動,拓寬捐贈渠道,為“愛心超市”正常運轉提供充足且符合村民實際需求的物資儲備。
暢通運用空間
推行積分制,不僅要做實載體抓手,更要以完善制度框架和運行體系作為有力支撐。在探索積分制的過程中,鹽山縣形成了“1+2+3+N”工作機制。
發布一個榜單。建立村民積分光榮榜,每月或每季度張榜公布積分名單,營造榜上有名、爭相積分的氛圍,增強村民參與感。
建立兩本臺賬。一本是詳細記錄每個村民積分情況的積分臺賬;一本是對物品采購、兌換進行分門別類統計的積分兌換臺賬。
制定三個制度。依據村情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的積分兌換細則,全縣統一標準;實行道德評議會評議制度,由黨員、村民代表、鄉村能人等組成5~9人的道德評議會,負責積分評議、積分兌換、物資管理等具體事項;實行積分兌換線上線下同步運行制度,線下實行積分管理存折制,線上打造網絡數字平臺,實現線上積分、線下兌換。
發放N份積分存折。以戶為單位,為每戶建立一張積分存折,與線上小程序配合使用,采用隨積隨兌、季度兌或半年兌的方式,對每個家庭的積分進行匯總、兌換并公示。
將積分制融入“三治”
鹽山縣將積分制融入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印發《文明實踐積分制推進“三治”融合鄉村治理實施方案(試行)》,實現積分制全面覆蓋、全面運行。
“積分制+自治”,激活內生動力。聚焦農村養老,將積分制與孝老食堂相結合,為孝老食堂建設、運營出資出物出力,均可獲得相應積分。目前,全縣建成孝老食堂118家,逐步形成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社會氛圍。聚焦善行公益,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一次性給予不同分值的獎勵。2024年,開展“寸草心”、“小橘燈”、“孝心餃子宴”、義剪義診等志愿服務668場。聚焦網格管理,深化農村黨組織網格化管理,完善“積分+網格”體系,統籌做好網格內綜合治理。
“積分制+法治”,牢固治理根基。加強矛盾排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一站式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采取“積分+互助調解”的形式,實現小事不出村。加強普法宣傳,引導村民參加縣、鄉、村組織的法治培訓、法制教育、普法宣傳等活動,引導村民知法懂法用法,并獲得積分。
“積分制+德治”,樹立文明風尚。開展道德評議,將孝老愛親、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身邊好人的評選以及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評選與積分制掛鉤。開展家風傳承,組織家風家訓掛門楣活動,用好家風引領好民風,對評選出的“好婆婆”、“好兒媳”、文明家庭等給予積分獎勵。開展移風易俗,將紅事新辦簡辦、踐行低彩禮零彩禮、抵制陳規陋習等納入積分制細則,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促文明新風。
(作者單位分別為河北省滄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滄州市鹽山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