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鐵廠溝鎮曙光下村以黨建為引領,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推出一系列舉措,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動能。
作為近郊村,曙光下村地處鐵廠溝集鎮區,緊鄰鐵廠溝鎮工業園區,村集體有大量的閑置土地。2018年,烏魯木齊市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曙光下村是米東區試點村之一。2019年,曙光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20年,曙光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式注冊成立,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華麗蛻變。短短三年間,全村360余戶村民踴躍入股,累計現金分紅高達500余萬元,還帶動了500余人就業,一躍成為米東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排頭兵。股份經濟合作社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將1300畝長期荒蕪的撂荒地打造成了高標準農田。村黨組織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村黨組織的引領下,成功流轉了887.2畝土地到村集體名下,合作社再將這些土地連片流轉給種糧大戶,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這一轉變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讓農戶人均增收1125元,村集體年增收25.3萬元。
曙光下村秉持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共治共享理念,積極引導轄區單位、村“兩委”成員、黨員、村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村莊精準對接居民需求,解決了各類服務難題,不斷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按照“村委會成員+黨員志愿者+網格員”的服務模式,組建了助老、助學、法制宣傳等8個志愿服務隊,以及政策宣講、矛盾糾紛調解、安全維護巡邏等3支志愿小分隊。這些隊伍活躍在庭院微黨課宣講、環境衛生整治、關愛孤寡老人等各類服務中,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
群眾工作站和婦女矛盾調解室更是為村民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村民趙大哥和鄰居因為房屋排水問題產生了矛盾,雙方互不相讓。婦女矛盾調解室的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耐心傾聽雙方訴求,經過多次調解,最終幫助他們找到了妥善的解決方案。
作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曙光下村打造了村民議事點,運用議事協商“522工作法”,解決了基礎設施、民生保障、服務企業等5大類12個問題,為村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曙光下村圍繞“一街、兩園、三融合”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引進社會投資。目前,美食街商戶已增至150余戶,增加就業崗位400余個。落地固投3535萬元的創業園項目,打造了曙光農村創業基地,為村民創業就業提供了廣闊平臺。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