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古城區、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高,社會矛盾交織疊加,糾紛隱患極易激化上行。為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自2021年9月起,姑蘇區結合實際創新實踐,創立了富有當地特色的基層協商新機制、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新平臺——“社情民意聯系日”,推動社情民意的“變量”成為社會治理的“常量”。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多方參與
姑蘇區堅持區委、區政府高位統籌,各級各部門積極參與,提高政治站位?!吧缜槊褚饴撓等铡背掷m被列為區委、區政府年度重點工作,區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工作情況匯報,“社情民意微實事”項目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政府實事工程。
規范工作制度。區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好姑蘇區“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的決議》,先后印發多份文件確?;顒臃€步推進、長效實施。
完善活動機制。將每月第二個星期日上午固定為“社情民意聯系日”,區四套班子領導“四不兩直”,直接推動、統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部門街道班子領導“分片包干、固定掛鉤”,積極參與協調下沉社區訴求事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法干警等全員下沉至169個社區,直面群眾、傾聽訴求、回應關切。姑蘇區人大代表、轄區企業蘇州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躍生固定下沉彩香一村四區社區。他通過協調相關資源,為居民葛師傅翻修衛生間,徹底解決墻體漏水、家居發霉問題。
全量聽取民呼,提升社會感知
堅持“每天都是社情民意日”,打造一站式、多維度、立體化社情民意平臺,整合匯聚信訪事項、12345熱線電話、人民網留言、物業工單、網絡輿情等各類渠道民生訴求,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實現接訴即辦。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3941個“幸福家園微網群”,共計覆蓋37.7萬戶、約94%常住居民,打造零距離、心貼心的“24小時不打烊”線上陣地。十全街是蘇州城市更新的重點,在更新工作啟動之前,社區通過微網群、商戶群廣泛吸收居民、商戶關于十全街道路交通、市容環境等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在改造中予以落實和回應,讓居民和商戶有了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線下常態化推進專職社工包干走訪,每個專職社工包干200~400戶居民,實現每季度走訪全覆蓋、重點人群100%上門走訪,實現未訴先辦。去年,朱家莊新村吸納居民成立自主更新委員會,通過走訪廣泛收集民意、匯聚民情,綜合運用“留拆改建”四種模式,讓居民認同更新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高效回應關切,構建處辦閉環
姑蘇區強化問題處辦力度,匯總各渠道訴求形成ABCD四種清單,分級分類處辦。
實現小事即辦。建立社區“137”工作機制,解答身份證辦理要求,給獨居老人送餐,聯系物業維修公共設施,調解鄰里糾紛……社區能夠直接辦理的民生小事由社區直接辦理。
實現實事快辦。社區層級難以化解的訴求由街道辦事處辦理,街道辦事處可以申請“民生小事”專項經費,聚力解決群眾門前屋后的急事難事。截至2024年底,累計實施小微實事項目1149個,投入資金1150萬元,獲益群眾35萬余人。
實現難事聯辦。社區、街道辦事處辦不成的事通過社情民意平臺上報至區級辦,區級層面聚焦疑難問題,每月召集社情民意聯席會議,集中研究“社情民意聯系日”疑難問題、未解決問題,12345疑難工單、熱點工單等痛點堵點。會議由區委分管領導牽頭,各街道、各部門集體會商,明確責任部門,嚴格時限落實處辦要求。累計已召開29場次,完成389件疑難問題銷號。去年,石路社區居民反映南浩花園樓棟存在外墻面脫落的情況,為切實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一類事”轉變,姑蘇區委、區政府加強調查研究、系統謀劃,在全區排查出1600余幢存在外墻脫殼、陽臺破損、屋頂瓦片掉落等重大安全隱患問題的房屋,統籌制定《姑蘇區住宅類房屋非主體結構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設立34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維修。目前,招標工作已經完成,計劃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全覆蓋維修。
實現訪事回辦。建立初信初訪溯源機制,將信訪問題落點到社區,防范矛盾上行,形成“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閉環。
截至目前,“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已連續開展43期,接待居民群眾2.4萬人次,解決訴求2.3萬余件,社情民意訴求解決率達90%。姑蘇區“社情民意聯系日”走出了一條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職、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之路。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