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大冶市通過打牢好基礎、營造好環境、打造好平臺,不斷推動全市行業協會商會向好發展。大冶市共有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26家,覆蓋會員企業1093家,在規范行業秩序、加強政企溝通、服務項目建設、助力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大冶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改機制、強統籌,
打牢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好基礎
建立“三個同步”機制,夯實黨建基礎。建立行業協會商會登記注冊同步開展黨建工作、年報年檢同步檢查黨建工作、評先評估同步評價黨建工作的“三個同步”機制。把黨組織建設、黨員排查、“黨建入章”等要素納入行業協會商會登記注冊必審項目,將黨的建設貫穿于行業協會商會登記、管理、服務全過程。加強“黨群共建”力度,推動新登記成立的行業協會商會同步開展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抓實行業管理。建立市級行業協會商會“1+8+N”聯席會議機制,即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抓總、8家行業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屬地街道兜底管理,進一步完善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系。制定印發《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人選審核辦法(試行)》等制度性文件,列出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人選6項正面清單和8項負面清單,切實抓好引領行業協會商會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少數”。
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做實規范提升。堅持“抓兩頭促中間”,以省委社會工作部行業協會商會工作聯系點為契機,探索開展“四個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清理一批)專項行動,因地制宜培育行業協會商會5家、提升3家、清理未有效發揮作用協會1家,實現行業協會商會動態管理,優化行業協會商會生態環境,著力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規范化、品牌化建設。
改模式、強服務,
營造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好環境
探索“日常監管+專項審計”模式,引領健康發展。每年隨機選取3~4家行業協會商會開展涉企亂收費自查自糾和專項財務審計工作,持續糾正違法違規收費行為。同時,對上一年度進行專項審計的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回頭看”工作,強化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監管,有效規范和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合法合理收費,促進行業協會商會健康持續發展。
探索“商會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提高訴調效率。針對行業協會商會會員企業訴訟渠道單一、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市法院在行業協會商會辦公地點設立“共享法庭”,創新“商會調解+司法確認”模式,為商會會員提供快捷、便利的商務糾紛協調服務,通過訴前調解、云上立案、在線開庭、遠程咨詢等方式,指導調解40余次,為會員企業參與訴訟調解“降成本、提效率”。
探索“信息共享+會費減免”模式,助力企業紓困。定期召開行業協會商會座談會,共同討論行業政策,互通行業信息,實現行業協會商會信息共享、發展共謀。同時,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減免或降低部分收費,減輕會員企業特別是困難中小微企業經濟負擔,大力支持和服務行業發展。去年以來,大冶市廣告協會、大冶市園林古建協會、大冶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商會主動減免會費183.41萬元,緩交收費23萬元,惠及會員企業694家。
改路徑、強賦能,
打造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好平臺
發揮“近企”優勢,促進行業發展。立足行業協會商會“因企而立、由企而興”的天然優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強鏈補鏈、強企惠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不斷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在做強自身、做大行業的同時,積極“反哺”會員企業,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大冶市光電子信息行業協會有力補足了大冶市光電子信息產業鏈空白,帶動鏈上32家企業實現“抱團發展”。大冶市礦業商會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引導1000余名礦業人走出國門,在非洲贊比亞等地投資興業。
發揮“近商”優勢,服務經濟建設。依托大冶楚商聯合會等商會平臺,充分發揮商會“兩頭熟”、信息靈通、渠道通暢、人脈豐富等優勢,宣傳大冶、推介家鄉。通過冶商大會、冶商論壇等系列活動,積極推動冶商回歸,引導會員企業回鄉創業,引進投資項目100余個、投資額達200余億元,有力帶動了家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發揮“近民”優勢,融入基層治理。鼓勵和支持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立足自身實際,貼近群眾無償或低償、直接或間接地提供服務項目16個,積極融入基層治理,促進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大冶市物業行業黨委、大冶市個私協行業黨委等發揮組織力量,推動簽訂“四方協議”解決新就業群體“進門難”問題;大冶市裝飾建材家居商會在每年高考期間組織“愛心車隊”免費送考,并組織開展“百人獻血”活動,用實際行動傳遞愛心與溫暖。
(湖北省大冶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