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以“職責融合、組織融合、資源融合、價值融合”為切入點,推進縣域行業協會商會高質量發展,新興行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行業組織覆蓋率100%。全市34家行業協會商會深度融入新型工業化、高質量招商引資和農文旅融合發展,涌現地市級“四好”商會5家、省級“四好”商會2家,市工商聯獲評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助力宜都市成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
以職責融合為首要,把責任體系貫通起來
落細責任。落實“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要求,將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部門全部納入市委“兩新”工委成員單位,明確責任分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社會工作部門具體指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完善機制。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和季度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形成“‘兩新’工委+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協會+會員單位”聯動機制,全面貫通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責任體系。
以組織融合為關鍵,把班子隊伍凝聚起來
聚焦功能建組織。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行業協會商會全部建立黨組織,同時選派第一書記,實現黨組織和黨建工作指導全覆蓋。組建社會組織、“小個專”、物業管理等5個綜合黨委,成立代理記賬行業、網約配送行業以及電商行業3個聯合黨支部,組建萬達、名都等3個商圈黨建聯盟。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推進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同步建設。
強化聯培育“頭雁”。全面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商會負責人8部門聯審制度,實現提名、選舉、監督、退出全過程監督,同時在行業協會商會合力推進“紅色頭雁”工程。
注重聯建促提質。圍繞陣地聯建,建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9家社會組織進駐共建。圍繞資源聯享,推進城區陸城商會與9個鄉鎮商會攜手共進。圍繞發展聯促,市女企業家協會牽手市旅游協會打造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綜合體。
以資源融合為基礎,把作用力量彰顯出來
聚集要素興產業。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融入中心·提能升級”行動,以興發集團為龍頭的宜都綠色化工行業商會依托磷化工優勢,催生20多家關聯企業,助力現代化工產業集群成為“創新型產業集群”。開展行業協會商會“強基賦能·商會建功”行動,每年招商項目達40多個。紅花商會著眼強鏈補鏈,推動土老憨集團、豐島食品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聚焦能級建新功。在全市6大支柱產業和4條產業鏈上培育建強行業協會商會,市酒店行業協會和餐飲行業協會聯合辦班提能,為三峽千古情旅游項目運營提供優質服務,打造宜都文旅IP,促進旅游業發展與行業發展雙向奔赴。市企業品牌協會以會為媒,強力推動“醬草柑茶”為代表的“宜滋都秀”公共品牌建設,實現自身提能和產業提質的相互成就。
聚合力量為民生。全市行業協會商會履行社會責任,840家會員企業投身“萬企興萬村”“千企百校行”“百億項目招引”行動,宜都入選全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區域類優秀案例。
以價值融合為牽引,把誠信自律樹立起來
壓實監管責任。探索社會組織領域信用監管模式,制定《宜都市社會組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辦法》,利用年檢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等手段,加強協會章程、印章管理、收費項目及票據使用等行為監管,發現問題并完成整改。全力做好行業協會等級評估,培育4A級社會組織1家,3A級社會組織4家。
推進誠信自律。落實《行業協會商會自身建設指南》要求,制定《宜都市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九條措施》,引導規范行業協會商會誠信自律。市白酒行業商會組織49家會員單位制定商會團體標準,簽訂行業自律公約,推動行業進入良性發展新賽道。
(湖北省宜都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