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人民調解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詔軒,從事人民調解工作13年以來,無償為群眾調解信訪案件2000余件,榮獲“龍江好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2023年入選敬業奉獻“中國好人”,2024年被評選為“全國百名優秀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2003年,年輕的劉詔軒走上了這條為民調解之路,并不遠千里到訪浙江省諸暨市學習“楓橋經驗”。在那里,他明白了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萌生了建立肇源縣調解中心的想法,并下定決心將“楓橋經驗”帶回肇源。2018年,劉詔軒自籌資金100余萬元,創建了肇源縣人民調解中心,承辦了具有專業性的調委會和人民調解室,解決了當地專職調解員隊伍建設空白、社會調解意識薄弱等諸多難點。
強本領,耕好“責任田”
劉詔軒先后參與矛盾糾紛調解3000余起,累計調解案件標的額超12億元,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000余項,追回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總計200余萬元。
2021年2月,肇源縣某種植合作社與省某國企投資集團,簽訂了浮動價格回購的水稻種植合同書,合作社把近4萬畝水稻種植訂單委托給120戶稻農種植。水稻收獲后,投資集團根據合同依照當時的市場價格收購水稻,恰逢當時市場水稻收購價格低迷,銷路不暢,合作社沒有經濟能力回購水稻。根據當時市場狀況,交易差價如此之大,無法如約履行,投資集團與合作社都需要彼此賠付巨額的違約金。
劉詔軒和肇源縣人民調解中心工作人員受理此案后,通過分析研判,采取“背靠背”“一對一”“零距離”等傳統調解方式與現代化調解手段相結合,多次進行調解。他們首先對肇東市西八里鎮39戶村民采取確定重點、個別交談、剖案解析、明理釋法、情理融合的調解方法,促使雙方通過調解方式解決合同爭議。縣外合同糾紛的成功調解,為縣內矛盾的解決做出了示范,由此推進其余鄉鎮的矛盾化解。在劉詔軒和調解中心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通過調解和疏導,雙方最終成功和解。
縣人民調解中心的及時介入,不僅從根源上消除了此案件的信訪隱患,還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最大限度避免了各方經濟損失的擴大,化解了這起跨區域、影響大、涉事人員眾多、金額巨大的矛盾糾紛。
破“堅冰”,淬煉“金剛鉆”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肇源縣人民調解中心已融合了民營經濟并聯合法律服務中心、非訴訟糾紛解決中心、法學會會員之家、總工會五師一室、婦聯“家+和”婚調工作坊、網格學校等各類基層治理資源,成為大調解矩陣中的核心龍頭。
2021年,針對當時廣泛存在、群眾反響強烈的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領域存在的證明難開、程序煩瑣、辦證效率較低等問題,劉詔軒經過深入探索,創新打造了人民調解參與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的“肇調源解‘3210’”模式。
“肇調源解‘3210’”模式中,“肇調源解”即在矛盾問題剛發生時,就從源頭上進行治理解決;“3”是由縣人民調解中心牽頭,建立由人民調解中心、訴訟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3部門統籌聯辦機制;“2”是將以往辦理非公證遺產登記需要的材料核驗、申請受理、公告、審核、登簿5個環節優化為材料核驗、登簿2個環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是為不動產繼承登記申請人提供“一站式”辦結服務,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0”是為人民群眾提供“零距離”“零等待”“零成本”的服務,更好節約群眾資源。
“肇調源解‘3210’”模式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可,關鍵在于其突破了傳統辦理模式的諸多局限,讓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共同協作,化解不動產繼承矛盾糾紛。辦事群眾持《人民調解協議書》可直接辦理產權登記業務,當事人窗口等待排期時間由21天縮短至20分鐘。自此項工作開展以來,中心已受理不動產繼承調解案件千余件,涉及不動產市值近7.5億元,減少群眾辦事費用百余萬元。
解民憂,搭建“連心橋”
劉詔軒把做人民調解工作總結出“三心”秘訣:一是秉持“公心”。做人民調解,自己要有一身正氣,要行得端、要求嚴、有公心。二是秉持“耐心”。面對煩瑣的工作和群眾的疑問,要有耐心去解答和處理。三是秉持“真心”。用真誠的態度對待群眾,用專業的服務對待群眾需要辦理的事情。
縣城的王大爺有一套兩居室的住房,老伴去世后,他獨自居住在此處。王大爺的房產法定繼承人中,由于有2人長期在縣外、境外居住,全家對房產繼承問題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多年來,王大爺為了開具證明材料反復奔走,可房產繼承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實行“肇調源解‘3210’”模式后,劉詔軒主動聯系繼承人,對法條進行解釋。經過耐心調解,王大爺全家最終達成了財產分割共識,并采用視頻簽約的方式遠程辦理了房產繼承調解協議,成功辦理了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困擾王大爺20余年的“心病”得到了解決。
鞠大娘的老伴因病去世后,留下肇源縣西海社區一處房屋,但房屋遺產繼承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2023年8月,劉詔軒了解具體情況后發現,老人的繼承意愿與3個子女遺產分割意愿之間存在矛盾,如果處理不好,不僅不動產繼承登記難以辦理,還容易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隔閡。對此,劉詔軒從最有利于老人晚年生活的角度出發,耐心勸解當事人,并對其詳細解釋遺產繼承的相關規定,最終引導當事人達成共識,順利辦理了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老人的家屬對劉詔軒動情地說:“金錢換不來我母親晚年的幸福生活,也換不來我們一家人的和睦。你解決了我們家最大的事,真的非常感激!”
劉詔軒,用責任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用行動踐行錚錚諾言,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用真心交換真心,讓群眾感受到關心和關愛。群眾的認可成為他創新和實踐的最大動力,他覺得,人民調解要獨到和創新,要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他最想聽到的,就是群眾所說的:“人民調解中心就是為咱們群眾辦實事的地方!”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