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甘肅省敦煌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不斷織密志愿服務網絡,凝聚志愿服務力量,培育志愿服務品牌,激發志愿服務活力,讓靚麗的“志愿紅”成為敦煌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
構建矩陣,讓志愿服務有力度
敦煌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組織體系,推動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陣地融合、隊伍融合、服務融合,建立志愿服務“動員、供給、組織、陣地、文化、保障”六大體系和志愿服務“建、管、用、效、評”全周期閉環體系,緊扣工作要求,著眼群眾需求,充分吸納整合各方人才力量。全市不斷拓展志愿者活動領域,持續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了市級“1+24+N”、鄉鎮“9+66+N”、行業“1+N”的志愿服務網絡。全市共成立市級志愿服務總隊1支、鎮級志愿服務支隊9支、村(社區)志愿服務小分隊66支,部門專業志愿服務支隊24支,機關事業單位、高校、企業積極響應,累計注冊各類志愿服務隊470余支,注冊志愿者4.9萬余名。借助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活動為志愿者搭建學習、交流、實踐的平臺,不斷增強各類志愿服務隊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先后建立健全制度10余項,及時對涌現出的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做出突出貢獻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個人給予表揚獎勵。
培育品牌,讓志愿服務有深度
全市探索創新“黨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新時代文明實踐+”等6種志愿服務模式,圍繞“一老一小”等8類特殊群體,聚焦應急救援、環境整治、社區治理等10個方面重點領域,通過精準問需、精細服務,不斷深化服務內涵、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持續推動為人民服務走深走實。精心設置特色化服務項目,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便利化、品牌化,成功打造了“返家鄉社會實踐”“紅領巾愛心托管班”“青年夜校公益課堂”“伙伴計劃”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舉辦“敦煌有禮”甘肅省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將分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志愿服務“組合”起來,讓群眾樂享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以“人類敦煌·擁抱文明”形象品牌為牽引,打造富有敦煌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開展2024年志愿服務品牌評比大賽,申報參賽的志愿服務品牌達76個,深入挖掘培育了“理響敦煌·以理育人”“百·知味”社區學院等一批接地氣、有新意的志愿服務優秀案例,不斷激活志愿服務新動力。
激發活力,讓志愿服務有溫度
“志愿服務+政策宣傳”,傳播時代新思想。聚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等主題主線,全市各志愿服務隊創新理論宣講方式,將宣講場地搬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屋頭院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黨的“好聲音、好政策”做成最合群眾胃口的“農家飯”,開展黨的創新理論“七進”宣講宣傳752場次,參與群眾4.6萬余人次,實現政策宣講“零距離”。
“志愿服務+環境整治”,共同扮靚新家園。全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實現志愿者入網進格,常態化、長效化壓實網格管理責任和任務。聯合鄉鎮、社區、景區,齊心協力扮靚人居環境,組建“沙山洗臉”“七彩人生”等志愿服務隊伍,招募志愿者6000余人,扎實開展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志愿服務+社會治理”,激發基層新活力。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志愿者常態化開展走訪群眾、了解群眾訴求活動,深入街道、村社、家庭發放防毒禁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宣傳材料,不斷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和防范能力。全市165家企事業單位2300余名志愿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共計1200余場次,協調解決無序停車、私搭亂建、治安巡邏、噪聲擾民等“疑難雜癥”360余件。深入“鳴沙山月牙泉萬人星空演唱會”、莫高窟景區、“沙州夜市”等人員密集區開展疏導引流、矛盾糾紛調解等,提升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志愿服務+文化弘揚”,構建傳承新格局。全市以弘揚和傳承敦煌文化為抓手,建成并運營敦煌書局、敦煌印局等敦煌文化新地標,網絡主播以“敦煌飛天·飛遍中國”為主題開展宣傳推介活動。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重要節慶日等節點,廣泛開展“敦煌文化百家講壇”“敦煌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傳承等文化志愿活動500余場次,實現服務常態、活動常辦、內容常新。相關部門策劃開展“美麗敦煌我來繪”志愿服務活動,對市區8條主干道96個通信配電箱進行藝術美化,讓敦煌文化展現持久魅力。
“志愿服務+文博盛會”,匯聚服務新力量。全市組建文博會志愿服務小組,以文博會籌辦為契機,先后組織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大學、敦煌學院等千余名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活動各個環節,圓滿完成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志愿服務保障工作,充分展現了志愿者的風采。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