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全國社會工作部長會議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會議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吳忠市委社會工作部立足統籌抓總職能,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構建“黨建引領、機制創新、服務協同”的全鏈條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賦能”轉變,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建引領、整合資源,服務由“散”到“聚”
吳忠市堅持“市委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建立“1+38+N”大聯動工作機制,即1個市委社會工作部統籌,38個職能部門(單位)協同,多個社工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參與,與民政、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積極聯動,共同開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治理等服務,凝聚共建力量。吳忠市盤點市級、5個縣(市、區)級及18個行業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底數共計3247人,分領域建立人才數據庫,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較2020年增長148%。設立“蘭花芬芳”志愿服務專項基金和志愿服務中心,將全市黨群服務中心、4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9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關鍵陣地實施資源整合,織密4級志愿服務運行網,志愿服務站全部實現實體化運行,累計開展移風易俗宣講、就業幫扶等各類基層服務活動1600余次,惠及群眾超過10萬人次。
利通區板橋鄉文萃社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主題為“居民所需,志愿所向”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入吳忠市多家社會組織,聯合7家共建單位,開展“互助共融 陽光助殘”義診、困境兒童“云陪伴”等系列活動,充分發揮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志愿服務中的專業特長優勢。鹽池縣芙蓉社區以“星耀鹽州”志愿服務隊為主體,由8支志愿服務小隊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惠民、為老為小等多個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構建“1+8+N”志愿服務體系,同時鏈接社會資源,動員廣大黨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區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共建單位等加入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壯大志愿者隊伍,讓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
精準供需、專業賦能,服務由“點”到“面”
全市加強“專業化”聯動,創新志愿服務新模式,吸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簽訂服務項目,設計實施普惠性項目269個,開展鄰里守望、陪伴照顧、心理疏導等“關愛行動”,完成群眾點單4萬余個、圓夢“微心愿”1.47萬件,持續延伸服務觸角。市、縣兩級通過“組團研學”“赴外取經”等方式,分類開展職業能力培訓3940人次,選聘83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導師,幫帶136名年輕社區工作者由“新手”變“能手”,全市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學時累計達到11946小時,自2020年以來共為4批次1172名社會工作師取證人員發放一次性獎補資金200.6萬元,其中,2024年發放金額和人數較2023年均翻一番。全市取得社會工作師的社區工作人員占比超過50%。充分發揮“五社聯動”作用,申報自治區“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示范社區6個,培育專業社工服務機構26個,孵化公益服務社會組織300余家。實施閩寧“牽手計劃”和“三區”人才計劃,累計對口服務時長453個工作日,覆蓋16584人,實現“人才所能”與“群眾所需”精準對接。
利通區陽光驕子社區黨組織借助黨建“網格化”管理,將6個網格與4個網格黨支部、1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9支志愿服務組織隊伍緊密相連,充分展現融合模式在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青銅峽市裕民街道銀河社區借助網格化管理,通過征求居民意見建議,以菜單式服務突出便民利民特色,優化積分兌換模式,志愿者累計兌換服務1.2萬次,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30%,讓小積分成為志愿服務的強大動力。
培育品牌、志愿協同,服務由“有”到“優”
全市聚焦群眾需求、大型賽事活動和理論宣講等,統籌黨員干部、群團組織、行業領域等多方力量,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幫困送溫暖等志愿服務組織2005支,以“一老一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殘疾人等群體為重點,年均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次,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滿足群眾各項需求。建立健全志愿服務嘉許與回饋制度,每年安排20萬元為注冊志愿者統一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認定優秀五星級志愿者60名,投入資金290余萬元,扶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28個,培育“蘭花芬芳”“紅草帽”等志愿服務品牌40個,全市注冊志愿者達到32.69萬人,9個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12個項目獲全國志愿服務展示交流金銀獎,持續擦亮“蘭花芬芳”志愿服務品牌。
紅寺堡區羅山社區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模式開展“七彩假期”、托育服務系列青少年陪伴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同心縣豫海鎮富興社區通過“1個驛站+N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新人入職、社保咨詢、便利醫療、交通安全培訓、職業規劃、技能培訓、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一站式服務,讓新就業群體短暫歇腳有去處,同時享受飲水、充電等便捷服務。
下一步,吳忠市將堅持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主陣地、主場景,深化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六大行動”,探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帶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基層治理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打造全市6個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推動志愿服務在助力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