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以解決基層治理中的“決策快執行難”“干部干群眾看”等問題為導向,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村級議事協商試點,歷經多年的制度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特別是2024年《陜西省村級議事協商規范指南》(以下簡稱《規范指南》)的出臺,標志著陜西省村級議事協商機制從試點探索走向制度成熟,實現從“點狀經驗”向“系統規范”的跨越。
《規范指南》在四個方面取得具體突破
黨建引領與多方共治深度融合。陜西省始終將基層黨組織作為議事協商的“核心樞紐”,將“四議兩公開”全面融入村級議事協商程序,使村級決策更加貼近群眾意愿。渭南市、西安市閻良區全面建立由村級黨組織牽頭組建的議事協商委員會或村民議事會,吸納威望高辦事公道的老黨員老干部、產業帶頭人、法律顧問,以及涉及利益的各方代表等多方主體參與,既保障了黨的政策落地,又避免了“一言堂”現象。
成文法規與因地制宜有機結合。《規范指南》創新性地將法律法規與地方習慣相結合,充分兼顧“走出去”和“留下來”的村民各自在村民自治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權利和權益,既保障“老村民”的基本權益,也兼顧“新村民”的利益訴求,使協商結果更易被村民接受。這種“軟法”與“硬法”的互補,有效彌合了法律文本與基層實踐的鴻溝。
技術賦能與治理效能雙向提升。陜西省各行政村針對青壯年外出務工實際情況,通過線上收集、網格收集、入戶走訪、民主懇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收集登記村民、村級各類組織的意見和建議,開展靈活多樣的議事協商活動。數字化工具的引入顯著提高了協商效率。西安市閻良區借助村級服務平臺、村民微信群、意見信箱等渠道,實現村民“掃碼提建議”“在線投票”,協商參與率從傳統的不足40%提升至78%。
結果導向與長效監督共同發力。將村級協商結果執行情況通過村務公開欄、微信群等渠道實時公示,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全面監督,建立“協商―執行―反饋”閉環機制,有效解決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痼疾。
對完善村級議事協商運行機制的建議
持續加強宣傳培訓。《規范指南》是陜西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文件,要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鼓勵基層積極開展議事協商,全面提高村民的民主參與意識和議事協商能力,在議事協商過程中培養村民自治能力。
推動制度有效落實。《規范指南》是一個指引性文件,市縣需據此建立健全適合各地實際的村級議事協商支持制度,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將村級協商議題與縣級政策資源對接,協商成效與村級項目資金分配掛鉤,引導基層由“要我協商”轉變到“我要協商”,促進村級議事協商相關制度常態化落實。
堅持政策有序延伸。從基層治理來看,村級議事協商機制旨在破解村級治理中的矛盾問題,部分事項未必局限于“本村”,可以探索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跨村協商”,持續開展鄉鎮(街道)議事協商能力建設,彌補基層治理空白。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陜西省基層治理師資庫成員)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