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群眾說事、幫群眾理事、讓群眾議事、為群眾辦事、邀群眾評事”,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堅持黨建引領,推行“眾議留聲”議事協商工作機制,通過面對面傾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引導群眾從“議論紛紛”轉變為“紛紛議事”,把一個個“問題清單”成功轉化為“幸福清單”。如今,“眾議留聲”已深入人心,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角,真正把“議事在基層、解難在基層、治理在基層”落到了實處,形成了聚民力、集民智、惠民生、暖民心的完整閉環,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力量。
議事協商解難題,群眾共同參與治理
群眾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復雜多樣,如何從“微實事”入手,讓服務下沉、民意上浮?留壩縣通過建立“眾議留聲”議事協商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群眾參與,營造出“有事敞開說、問題共協商”的良好氛圍。
在火燒店鎮中西溝村的一次議事協商會上,老黨員黎平富提出:“現在大家用水需要將水桶放在水龍頭下接很久,必須解決水流小的問題,這是群眾最惱火的事情。”問題提到了大家心坎上,參會的村民紛紛附和“提得好”。鎮村干部當場進行研究,村里組織群眾投工,鎮政府協調縣水利局籌集資金10萬余元,對中西溝村1700余米的自來水管道進行更換,一個月內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留壩縣,從晏家墳村民宿、農家樂的水費和垃圾費收取,到廟臺子村安子溝道路拓寬工程,再到石門子村村集體補貼伍房食用菌棒外銷運費、漩灘村窩兒田撂荒地復墾分地到戶、白廟子村綠玨公司租賃村集體土地、城關社區“三無小區”環境衛生托管等事務,通過議事協商,群眾的事情由群眾共同商議,大家齊心辦理大家的事務。在推選議事人員方面,留壩縣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推選威望高、辦事公正的老黨員、老干部、返鄉人才等參與議事,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問題的發現者、解決者和監督者。“眾議留聲”成為解決老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法寶。
依法議事化干戈,將矛盾化解于源頭
鄰里糾紛復雜多樣,如何有效化解是基層治理的重要課題。留壩縣桑園壩村的“和為貴議事會”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砍掉了我家竹子,必須給個說法。”桑園壩村一村民一時疏忽,誤砍了別人家山上的竹子,被發現后,對方要求高額賠償。村民議事會詳細調查情況后,會同當事人、黨員群眾代表一起召開“和為貴議事會”協商。議事會站在客觀公正的第三方角度,向雙方闡釋法律法規和事理人情,最終促使雙方簽訂調解協議,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桑園壩村黨支部書記秦發林介紹,他們依據農時節令和村里的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和為貴說事日”,借助“和為貴議事會”集中協商、分析并解決問題,實現了群眾滿意度100%。
留壩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有機制、有人員、有場所、有活動、有成效”的“五有”標準,在76個村(社區)設立了“眾議留聲”“和為貴議事日”。涉及議事事項的信訪、司法、政法等部門主動深入村(社區),與村級議事會一起組織矛盾各方依法開展議事協商,提前介入處理鄰里糾紛、婚戀糾紛、遺留信訪等各類問題,將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2024年,全縣累計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334件。
當家作主享實惠,議出溫暖與成效
“我不同意,憑什么用村集體掙的錢給個人補貼!”王大娘話音剛落,楊大爺就接上了:“就是,我們都60多歲了,直接領養老金了,不交養老保險,我就享受不了補貼?”“王大娘、楊大爺,話不能這么說,村上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大家都受益呀,您家孩子也交養老保險,他就能享受補貼嘛!”在獅子壩村的“眾議留聲”議事現場,村民們就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項各抒己見。經過充分討論,最終決定根據村民的參保繳費檔次確定實施差異化補助,每戶最高補助上限為2000元。
在留壩縣,群眾成為鄉村治理的主角,大家的事情共同商量著辦。2025年春節前后,全縣各村(社區)就水費收繳、村集體資金使用、補助資金發放、春節慰問等78件事項進行商議,參與群眾達2100余人次。群眾在協商過程中體驗當家作主,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獅子壩村黨支部書記饒明生感慨地說:“村上的大小事務,大家都一起商量著來,表面上麻煩了一點,實質上推進工作更順了,因為有了群眾的一致支持!”
集思廣益促發展,產業振興匯聚民力
“中藥材價格波動非常大,所以我們常說‘藥瘋子’,把好時機能掙錢,把不好就要虧本。”唐春英笑著向蔡家坡村議事會成員王建宏介紹。關于村上發展啥產業準備上一次議事會,王建宏就該問題走訪了村里幾個中藥材產業大戶。
蔡家坡村議事會嚴格遵循縣里提出的“不調查不審核不議事”的原則,成員們圍繞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走訪調研,全面摸清利益相關方訴求,充分了解多數群眾意見后再進行商議和表決。通過組織群眾、返鄉人才、產業大戶就集體產業發展開展專題議事協商,蔡家坡村明確了一林多用的產業發展方向。如今,村里通過“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截至目前,村集體及農戶發展林下中藥材2200余畝,帶動戶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體積累超過26萬元,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的金山銀山。
(本文由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