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網格雖細,托起民生冷暖。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目標,創新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通過“劃網格、配人員、建機制、提質效”四維發力,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架起黨群“連心橋”,讓居民在家門口感受幸福溫度。
從“千條線”到“一張網”,治理更精細。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如何讓“千條線”擰成“一股繩”?譙城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按照“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原則,將全區劃分為5361個網格單元,大到社區街道、小到樓棟單元,均納入網格化管理范疇。過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模式,現在被“網格到人、責任到崗”的精細布局取代?;☉驑墙值阑☉驑巧鐓^居民王大姐感慨:“以前有事不知道該找誰,現在網格劃分清清楚楚,家門口就有‘管家’!”
從“單兵作戰”到“群雁齊飛”,服務更貼心。網格化管理,“人”是關鍵。譙城區整合社區工作者、黨員志愿者、返鄉大學生、熱心居民等力量,組建起一支“一專多能”的網格隊伍。他們既是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也是安全巡查員、民生服務員。居民們說:“這些‘紅馬甲’隨叫隨到,讓人心里踏實!”
從“應急救火”到“長效治理”,運行更規范。如何讓網格化管理“長治長效”?譙城區打出機制建設“組合拳”:制定網格員職責清單,建立問題“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流程,確保問題“不過夜”、服務“不打烊”。過去時常出現的飛線充電、鄰里糾紛等問題,如今通過網格員聯動相關部門快速解決。
從“跑斷腿”到“指尖辦”,互動更暖心。“@網格員,我家樓道燈不亮了!”“收到,馬上聯系維修!”在譙城區,每個網格微信群都是24小時在線的“民生熱線”。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咨詢政策,網格員實時回應、全程跟進。居住在譙陵社區的趙大爺通過微信群學會了線上繳費,連連稱贊:“點幾下就能繳費了,真方便!”線上線下的融合,讓社區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譙城區的網格化管理實踐,不僅是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更是一份寫滿溫情的民生答卷。從“人找服務”到“服務上門”,從“問題成堆”到“事有人管”,一張“幸福網”兜住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也繪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圖景。未來,譙城區將繼續深耕網格化治理,讓小網格釋放大能量,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