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道地處廣州老城區,轄區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花地街道注重“適宜化”環境建設,持續推廣住房適老化改造。在改造過程中,廣州市花地街道“雙百工程”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下簡稱“花地街道社工站”)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賦能志愿者隊伍參與住房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出推行適老化改造的可行性策略,提升社區老年人的居家養老質量。
聽民聲 問需求
針對花地街道部分居民年紀較大卻不愿參與適老化改造的情況,專業社工招募志愿者進行深度調研。專業社工通過系列賦能培訓,讓志愿者一同參與調研的問題設計與推進工作,以便志愿者熟悉運用調研工具,更好地收集老年居民的真實想法與實際需求,為后續的適老化改造夯實基礎。
根據前期收集的資料,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繪制了社區資源及服務對象分布圖,根據各個社區的綜合情況,明確了以傳統老舊小區為適老化改造的試點和對社區的低收入、特困、獨居、空巢、殘疾、高齡服務對象展開走訪調研的工作方案。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老年居民參與住房適老化改造的需求意愿受年齡、個人能力和社會支持度等因素影響,具體表現為:老年人能力受損程度越高,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老年人社會支持度越低,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老年人年齡越高,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針對此情況,專業社工聯動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與志愿者一起鎖定能力受損程度高、社會支持度低、年齡較高的老年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居家適老化改造介入服務。
行議事 履監督
需求收集完成后,針對部分服務對象適老化改造意愿不高的情況,專業社工以參與適老化調研的志愿者為主要成員,組建志愿者隊伍進行議事協商,為推行適老化改造介入服務建言獻策。議事協商的推行迅速得到了志愿者們的積極響應。
適老化改造系列議事會共劃分了兩大主題:一是建立健全花地街道老年人參與適老化改造機制,在保障困境老年人優先獲得住房適老或公共樓宇改造的同時,將申請條件及申請流程透明化。二是對老年人個別化申請案例進行評估、討論與審核,注重分析老年人個性化需求和身邊資源,讓其獲得適配性強的適老化改造。
確定議題后,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組織居民有序議事協商,讓志愿者和居民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推廣社區適老化改造知識與服務,通過“5W1H”法引導居民進行思考與分析;針對爭議之處,遵循“以事為核心”原則進行辯論,綜合考量雙方的優勢及可行性建議,進行集中投票表決,尋求協商共識。
賦行動 常復盤
議事協商結束后,專業社工公布議事協商結果、后續行動方案以及監督方案,賦能志愿者參與服務的推進。如居民在會上提出的針對申請條件及申請流程制定標準,需要有規可循、有例可依,專業社工在會后聯合社區工作者、經驗豐富的志愿者理清相關準則;志愿者在會上提及需要進一步做好申請者情況審核及明確其改造意愿,專業社工在會后聯合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回訪跟進。針對上述達成共識的行動方案,專業社工明確不同的跟進主體后,聯合志愿者展開跟進行動,持續有序推進,并在下一期議事協商會上匯報進度,讓志愿者明晰進度的同時獲得更多參與的機會。
在行動過程中,志愿者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被動執行者逐漸變為主動參與者,志愿者隊伍中的骨干力量逐漸顯露,積極承擔推進者及監理者的角色。如在適老化改造服務的推行過程中,志愿者隊伍可自行策劃團建、響應議事協商會商定方案并提供適老化改造志愿服務,甚至能主動分派工作,認真學習適老化知識,為適老化改造服務提供監督、驗收。
聯多方 聚資源
志愿者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多為退休黨員,他們對社區及居民情況熟悉,在服務過程中能起到先鋒帶頭作用,在與老年居民溝通時能夠共情,聚焦他們的改造需求。他們參與多次適老化改造服務總結經驗后,主動向社區黨組織反饋花地街道社工站適老化改造服務的模式與進度,積極呼吁社區黨組織發揮服務引領力,助力解開部分老年人不愿參與適老化改造的心結,穩步有序推動適老化改造服務。
有了黨組織的大力支持,志愿者隊伍能力逐漸增強,骨干積極發揮作用,擴展多方參與適老化改造服務,匯聚多方資源力量。
展路徑 筑同心
取得上述服務經驗后,花地街道社工站梳理了服務路徑,將其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信息交流、咨詢及授權決策。信息交流指花地街道對收集的社區問題、群眾需求進行把脈,隨后展開走訪調研,從而有的放矢聚焦問題與需求的關鍵要點;咨詢指花地街道社工站聯合社區黨組織、黨員、社區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獲得多方建議;授權決策主要運用議事協商的形式得出解決方案,隨后根據議案結果,靶向聯動社區居委會、多方資源,共同解決問題,回應服務對象的需求。經過專業社工賦能志愿者參與及聯動多方介入適老化改造服務后,老年人參與適老化改造需求意愿度由原來的31.11%提高至50.37%,效果顯著。
與此同時,專業社工與志愿者深入挖掘并細致梳理了花地街道困難群體與特殊群體的實際需求,花地街道社工站充分發揮樞紐作用,積極對接廣州市慈善資源。花地街道恒荔灣畔社區黨委積極組織對接,廣泛動員黨員認領花地街道社工站梳理的17類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實際需求,鼓勵志愿者參與與服務對象溝通跟進、審核、監督及驗收過程,并定期舉辦議事協商會,梳理經驗、檢視成效,實現服務閉環。
經驗啟示
專業社工通過議事協商會構建了一個由黨員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平臺。志愿者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更明確地識別社區問題以及服務對象的共同需求。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緊密聯系群眾,激發黨員和居民對適老化改造問題的關注,進而推動黨員、群眾以及社會多方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通過黨群議事路徑,推動社區議事協商會常態化開展,促成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專業社工、慈善公益組織、相關個人及團體等多方聯動,促進社區共建共治。在宏觀層面上,以黨建作為治理與服務的引領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形成服務核心力,結合政府政策和具體文件要求,為適老化改造服務提供重要補充。在微觀層面上,注重黨員和居民志愿者潛能的開發,通過議事協商會增強黨員和居民在社區事務中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促進志愿者從被動配合服務向主動提供服務轉變,推動其有序參與社區治理。
(作者單位為廣州市荔灣區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