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花山街道地處“一江三湖”生態腹地,內有11個社區、3.8萬戶籍人口,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核心承載區。面對老年群體“做飯難”、青年群體社區參與“動力弱”、兒童成長“服務缺”等現實問題,花山街道緊扣《湖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湖北省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東湖高新區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要求,以杏園社區、竹園社區、白羊山社區為試點,創新“政策撬動資源、機構運營提質、積分激活自治”機制,差異化打造老年食堂、青年夜校、童享空間等場景,初步實現“老有頤養、青有作為、幼有善育”目標,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全齡友好”的實踐樣本。
整合各方資源 夯實共治基石
政策資金靶向發力,破解空間建設難題。針對老年群體吃飯難問題,街道統籌黨建、民政、綜治等多部門資源,通過分階段撥付、定向使用、動態監管,確保資金靶向注入民生痛點,政策紅利精準轉化為全齡友好空間建設實效。鼓勵杏園社區嚴格篩選具備養老服務資質的炎黃創新養老機構,簽訂三方協議明確權責:政府提供場地改造與分階段補貼(按40%、30%、30%分3年撥付);企業承諾“微利經營”并投入建設資金;街道基金會通過“微創業”大賽提供資助,形成“政府補建設、企業擔運營、基金會助提升”的協同模式。
專業機構精準介入,提升空間運營效能。針對兒童群體“服務缺”問題,推動白羊山社區以專業化運營為導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推動兒童友好空間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白羊山社區與“愛益起”等在地社會組織合作,依托社會組織專業優勢,開展公益學堂、寒暑假托管等服務,提升空間運營的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推動共建單位協同發力,通過聯合武鐵中院、金融局等社區共建單位,策劃親子運動會、模擬小法庭等互動活動,豐富兒童友好服務內容,增強空間吸引力。
居民自治積分撬動,激活空間治理活力。針對青年群體社區參與“動力弱”問題,推動竹園社區以“協商議事、積分賦能”為抓手,形成“需求居民提、方案居民定、服務居民供”的居民自治閉環,實現居民從“被動受益”向“主動主理”的深度轉型。一方面,搭建多方議事協商平臺,竹園社區創新“青年圓桌會”機制,圍繞夜校課程設置、社區助老服務等社區治理難點堵點,鼓勵青年從自身視角出發建言獻策,針對養老空間不足、暑期托管模式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并形成可行方案。另一方面,建立“時間銀行”激勵機制,推行“1小時服務兌1積分”“5積分兌換夜校課程1節”的兌換規則,夜校開設半年來,竹園社區青年群體通過參與“一張卡片”助殘、“一日陪伴”助老、“一日媽媽”助幼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共計服務轄區殘疾人55人次、空巢獨居老人105人次,社區“竹蜻蜓”青年志愿服務隊人數突破80人。
全齡服務優供給 多維場景暖民心
食惠頤養,老年食堂解鎖幸?!笆场惫狻?/strong>杏園社區通過制定普惠價格、打造復合空間,持續建設“食有所惠、老有所樂”的養老服務生態。一方面實現老年食堂普惠價格兜底線,統籌前期政府和基金會對食堂建設成本的補貼,食堂經營主體炎黃創新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協議進行“微利經營”,所有菜品均低于市場價格,并制定差異化優惠策略,60歲以上老人享8.5折、70歲以上老人享8折、80歲以上7.5折、殘疾低保群體低至5折。開業首月食堂充值額達7000元,當日營業額達1200元。另一方面盤活空間增效能,依托杏福食堂陣地空間,打造融社區食堂、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服務站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設施,在供餐時間以外引入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康養監測、文娛社交等各類活動,最大限度盤活利用食堂空間,拓展多樣服務,聚攏食堂人氣。
趣享生活,青年夜校點燃興趣引擎。竹園社區通過提供優質課程、創新低償付費模式雙向發力,既助力青年興趣發展,又推動夜校經營長期可持續。一方面,通過優質課程吸引青年參與,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活動陣地,通過線上線下摸排青年需求,面向社區青年開設美食烘焙、健身防衛、竹韻書法和山花戲曲等4類興趣課程(均價15元/節),吸引140名青年走進社區,感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通過付費服務助力課程持續,通過學員低償付費,支付鏈接講師和課程耗材成本,并額外給予講師志愿積分激勵,從而保障和持續擴大師資團隊,不斷豐富課程種類,使青年夜校成為社區青年愛來常來的“青年之家”。
成長護航,童享空間塑造友好生態。白羊山社區緊扣兒童發展需求,以空間改造強基礎、以精準服務惠民生、以文化浸潤樹品牌。一是完成空間場景改造,每季度聯動學校、家庭召開兒童議事會,完成社區黨群中心多功能兒童空間改造、兒童文化走廊、“小白浪漫花園”打造、兒童游樂設施等多項兒童友好導向的民生項目。二是精準匹配服務供給,通過動態需求摸排,策劃舉辦寒暑假期托管、親子嘉年華、跳蚤市場等豐富活動,間接推動家長參與,產生“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共治效應。三是深度培育文化品牌,衍生社區IP“五羊”形象及系列文創產品,打造室內外特色網紅打卡點,設計具有兒童友好特色的彩虹道路——“羊光大道”,并注重在各類文化活動中融入兒童友好場景,形成“空間吸引參與、服務深化認同、文化引領成長”的良性生態。2024年,白羊山社區獲評為武漢市首批兒童友好社區,社區品牌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進一步提高。
展望未來,花山街道將持續深化多方協同機制,緊密圍繞居民需求,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優化服務供給。通過強化政策引導、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居民參與度,持續輸出優質服務,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與歸屬感,為打造更具活力與溫度的全齡友好社區不懈努力。
(作者分別為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