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姐,星城小區東側的垃圾桶旁太臟、味道太大了,咱們找清潔工一起清理一下吧,我這就回社區拿工具。”
“張經理,凡爾賽小區東邊車棚的充電樁數量越來越緊張了,咱們回去出個方案,征求下居民代表意見,看看能不能再添幾個充電樁。”
“劉書記,花城小區地下車庫的供熱管道受損,我正聯系供熱公司進行維修,已經通知物業工作人員及時告知居民做好停暖準備……”
早上八點,山東省壽光市的社區工作者何永超忙碌的一天從丈量小區開始,他每天都要細致地走遍小區的邊邊角角,聯系各方解決上述種種問題。他的熱情影響著一個又一個社區居民。
“街道給我們安排了導師,開展針對性培訓和崗位歷練,雖然上班才4個月,我已經能獨當一面了,社區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干起活來心里暖暖的。”何永超對自己的工作滿是自豪。
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壽光市以鍛造過硬社區工作者隊伍為突破口,從隊伍力量、服務能級、治理成效等三個方面探索攻堅,向基層聚力賦能,推動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上下聯動謀先機 壯大隊伍力量
高位推動暢順機制。壽光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專項整治方案,把基層治理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點任務,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壽光市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召開市委、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壽光市委社會工作部提報的關于城市社區和社區工作者的議題,為新增城市社區和招錄社區工作者提供法定程序依據。
聯合發力攻堅突破。壽光市調整新增10個城市社區,涉及部門多、事項雜、程序嚴,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人社局成立公開招聘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工作辦公室,依托壽光市人才發展專業化推進、社會化招錄,招考社區工作者61人,組織新成立社區選舉“兩委”成員125人,選優配齊其他社區缺額社區工作者14人,實現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配置標準。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管理推進黨群服務陣地“迭代升級”的實施意見(試行)》,聯合召開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迭代升級”現場會,推動移交社區工作服務用房13處、面積1.5萬余平方米。
打牢基礎搶占先機。對新招錄的社區工作者開展崗前培訓,教育引導明確工作職責和權利義務,系好從事社區工作“第一粒扣子”;組織公開選崗,安排新招錄社區工作者迅速到崗就位,全部編入網格,進入工作狀態。制定壽光市《社區工作者行為規范》,在儀表形象、行為舉止、接待服務等方面劃下標準線,建立入職輔導機制,幫助走好入職“起步路”,最短時間融入社區、發揮作用。
精心培育提素質 提升服務水平
以學提能,提高履職本領。開展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青藍工程”,突出“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成長”,每月舉辦“青藍課堂”,采取“專家講、書記教、分組議”的方式,提升社區“頭雁”隊伍素質。組織優秀社區工作者到先進地區對標學習,各街道定期舉辦“社工大講堂”“社工加油站”培訓,全面提升應急處置、矛盾調處、隱患排查等能力。圣城街道抓實全員培育,設立“品牌型”書記、“示范型”社區,落實“全科社工”標準,以學促干全方位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水平。
互幫互促,推動比學趕超。按基層黨建、老舊小區改造、物業服務、居民自治、糾紛調解和安全監管6個方面劃分6個“青藍”組。從任職3年以上、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以及相關領域專家中精選7名“青藍”導師,健全常態化幫帶制度,堅持業務上“面對面”幫、實踐上“手把手”帶,把“課堂”搬進社區,針對老舊小區改造、鄰里矛盾調處、應急管理處置等開展現場教學。每季度舉辦一次“比學促干·贏在中層”亮績賽績成果展示交流會,通過登臺亮相、現場比武,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嚴管厚愛,促進成長成才。嚴格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待遇,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者全鏈條職業發展路徑;制定《社區工作者考核辦法(試行)》,構建干事有方向、工作有考核、優劣有獎懲的考核管理體系,在壽光市三級干部會議上進行專項表彰。暢通社區工作者發展通道,截至目前已有14名工作優秀的社區副職經過考核選拔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8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定向招錄為公務員、事業編人員。
多維減負激活力 落實治理成效
規范社區工作者使用。印發《關于理順鎮(街道)社會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推動鎮(街道)明晰責任、配齊工作力量,強化社區工作者專職專崗使用。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相關鄉鎮(街道)對借調社區工作者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向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定向下發提醒函,全面清理規范借調社區工作者。
精簡考核督查事項。減少20項鎮(街道)考核指標,設立8項鎮(街道)差異化考核指標;印發《社區工作事項清單目錄》《社區印章使用范圍清單目錄》《社區綜合考核評比項目清單目錄》等6張清單目錄,減少評比和督查檢查項目,將社區工作者從數據、報表、材料中解放出來。
完善共建共治機制。深入開展組織聯建強堡壘、干部聯系強治理“雙聯雙強”工作,由縣級干部包聯城市社區、部門單位幫聯網格、機關干部直接聯系小區,建立城市社區黨建融合體42個,組織認領老舊小區民生微項目174項,定期舉辦“幸福家·益起來”民生服務大集,依托“菜都紅哨”程序,通過“社區派單、黨組織和黨員接單”的模式,舉辦民生服務大集,服務群眾5萬余人。引導機關單位、社會公益組織等孵化“叮咚上門、幸福守候”“蔬香敬老”等一批服務項目,培育200余支“帶不走”的志愿服務隊伍,實現在“家門口”就能提供多樣化貼心服務。建立壽光市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工作聯席會議協調機制,持續開展物業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創新探索物業服務“雙月點評”,每季度大張旗鼓“授紅旗”“掛黃牌”,將物業服務企業打造成社區的“紅色服務隊”,集中整治開展以來,物業管理類投訴同比下降11.7%。
(作者單位分別為山東省壽光市委社會工作部、山東省壽光市委組織部)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