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紫港街道紫港社區通過黨建引領開辟基層治理新路徑,緊扣“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這一主線,不斷探索完善“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評”的“六民”工作法,把平臺搭在家門口,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小事、關注的難事、想辦的實事,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居民自治能力,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民事民提匯民意 暢通渠道征建議
紫港社區內老舊小區較多,基礎設施老舊,房屋漏水、管道堵塞、線路老化、車位緊缺等問題較為突出。為了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社區通過“線上+線下”常態化收集問題并及時推進解決。線下發動網格員、小區黨員、志愿者收集社情民意;線上積極運用“鄰禮通”等平臺,實現需求信息及時上報、解決問題反饋快速。通過“網格采”“定點收”“上門訪”和“線上報”等多種形式,精準收集居民群眾意見訴求。
截至目前,在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下,收集建議信息300余條,累計參與人數達500余人次,解決實際問題260余個。隨著越來越多的煩心事得到圓滿解決,社區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
民事民議集民智 畫出最大同心圓
紫港社區聚焦“誰來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效果如何”四項問題,創新工作思路,確保居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社區積極動員居民參與議事協商,各類事項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如經過“三上三下”程序,廣泛開展交流討論,最終形成了社區居民公約。同時,社區以“鄰里節”為載體,開展樓道廚藝比拼、拔河、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居民能夠以樓幢組、鄰里組、家庭組等組合形式參與,合唱、排舞、太極、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各具特色的節目更是在“鄰里節”上爭奇斗艷,助力新型熟人社會的構建。
社區工作者經常在社區涼亭等居民集聚的場所與居民一起嘮家常,在閑談中了解居民需求、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并通過“善鄰一家”“三老議事亭”“議事走廊”等議事陣地協商解決各類問題。
民事民決順民愿 百姓需求群眾議
路面白改黑、下水管道換新、停車位新增、活動功能室打造等一系列改造項目逐一落地,惠及居民1600余戶。家門口的變化,讓居民感受到幸福來敲門的喜悅。“短短幾個月,小區大變樣,就像搬進了新小區。”說起小區改造,家住谷豐小區的退休醫生姚若群連連點贊。
在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紫港社區以“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為原則,讓居民通過議事協商自己“拍板”。谷豐小區居民提議取消大門口的停車位來優化視野,江北小區居民建議提升小區路面質量,紫港小區居民認為停車位改造是當務之急……社區針對不同事項的實際特點和要求,積極創新議事協商形式,通過鄰里議事、樓幢議事、“U協商”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讓社區居民充分發表意見,協商討論方案,推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民事民辦惠民生 全民參與美家園
有參與感才會有認同感,有認同感才能有歸屬感。紫港社區積極深化拓展“社區議事廳”多方議事協商平臺,形成民意收集、會議協商、多方監督的民主議事協商閉環管理,打造開放包容、互動有序的對話平臺,讓居民真正成為社區建設最廣泛的參與者和實踐者。為此,社區極力打造“我的小區我參與”行動,做實“一小區一特色”品牌,“翠花來了”“玫瑰花開”等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這些志愿服務隊中,既有91歲高齡的志愿者,也有8歲的新隊員。如今,隨手撿垃圾、撿煙頭已成為紫港居民的習慣,隨時監督不文明行為,人人爭當有禮居民在紫港社區蔚然成風。
紫港社區堅持以評樹德,連續10年開展“最美紫港人”系列評選活動,讓“最美志愿者”“孝老之星”等榜樣人物登上社區大舞臺,激發紫港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持續為基層治理輸出內生動力。如今,每逢重大節日,社區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選擇優秀志愿者、居民骨干、共建單位代表擔任升旗手,增強其榮譽感和社區向心力。
民事民管護民利 激發群眾內動力
如何將居民聚起來,引導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參與到居民自治中來,是紫港社區一直努力的方向。通過培育和發展“社區小管家”等志愿服務隊伍作為幫手和助手,調動起大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把社區打造成為居民群眾的生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
“這是本次小區停車位改造的初步情況,大家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跟我聯系。”這是社區監督隊隊員李牛現場監督小區“車位改造”施工建設情況后的反饋。
針對社區議事廳的議決,社區組織居民成立志愿服務隊和監督隊,跟蹤議決事項辦理進度,并隨時通過微信群、宣傳欄等途徑向社區居民進行反饋,有序引導群眾把對社區治理的意見建議都攤到“桌面”上,使居民從旁觀者轉為參與者,增強主人翁意識,真正讓群眾成為社區治理的最終決定者和最大受益者。如今,社區服務隊和監督隊吸納居民200余人,通過跟蹤管理監督,優質項目占比明顯提升,形成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圍。
民事民評聚民心 收獲居民好口碑
“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社區工作才能被群眾認可,我們社區工作人員要用行動換取居民的‘認可指數’,提高百姓的幸福感。”紫港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敏說。紫港社區始終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社區治理的標尺,社區議事廳議決項目辦理完成后,將組織居民代表對項目施工過程和建設效果進行民主評議,讓群眾當“考官”,給出反饋意見,“考”出群眾滿意度。
“六民工作法”讓紫港社區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服務群眾更有效率、居民幸福有厚度。居民逐漸由“遇事發牢騷”向“議事求共識”轉變,社區治理也由社區工作者在干、群眾在看的“獨角戲”向干群聯動、合力共辦的“大合唱”轉變。紫港社區將繼續發揮好“六民工作法”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更好地解決居民的煩心事、揪心事,多為居民帶來高興事、幸福事。
(作者單位為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委社會工作部、常山縣信訪局)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