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景區梅嶺街道位于揚州老城核心區,地處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的城市社區聚集區,居民呈現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居民需求多樣性等特點。為打通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米”,激活基層“內生自治動力”,梅嶺街道在景區黨工委的領導下,秉承“鍛長板、優布局、揚優勢”的治理理念,在統籌治理資源上下功夫、在優化人員配置上想辦法、在創新治理手段上花力氣,以梅嶺網格創新服務項目為抓手,以“黨建+基層治理”為題,巧用“網格+”,收獲治理“成效+”,讓網格解憂既“精”且“細”,讓網格治理有“效”又有“范”。
作為網格化管理先行試點街道,梅嶺街道經過調研,總結街道三個方面的實際需求:黨員干部、居民骨干、轄區青少年學生等群體參與社區文化服務、志愿服務的需求;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微網格聯絡員、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等群體提升網格治理意識和能力的需求;建設多方之間互通有無、協調統一的常態化聯動平臺需求。
針對實際需求,梅嶺街道以8個社區為試點,深入實施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提升行動,從關注特殊群體、完善公益服務、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居民素質等方面入手,劃分志愿服務、居民文化素質提升、社區環境治理、文明倡導等類型。搭穩組織框架,變“條塊分治”為“網格聯盟”;依托共治平臺,變“社區獨唱”為“多方合唱”;優化服務模式,變“群眾上門”為“服務敲門”,高標準完成具有社區特色的網格項目創投活動,實現為民服務“月月巡回送、精準多元送、送到家門口、送到心坎上、送到需要處”,用多元服務讓居民生活安心、舒心且又暖心,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家門口的幸福、家門口的便利,在“小網格”中實現居民幸福“滿格”。
“網格+需求” 奏響基層治理“協同樂章”
梅嶺街道堅持把滿足居民需求作為網格項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需求的每個關鍵小事當成大事對待。
充分整合轄區商圈經濟資源,精心策劃服務項目,形成一份涵蓋居民衣食住行的公益服務“菜單”,通過巧妙嫁接搭建、益商聯盟資源拓展,關注關愛轄區“一老一小”,促進社區、商戶與居民“和合共融”,深入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動的“三聯”模式,厚植民生底色,繪就幸福新畫卷。
“網格+志愿” 鋪就便民惠民“溫暖之路”
打造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基礎、志愿服務為支撐”的服務體系,通過黨員比著干帶動群眾一起干,鼓勵黨員帶頭主動投身民情走訪、政策宣傳、議事協商、環境維護等志愿服務行動,形成“網格+志愿”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建立“網格志愿服務清單”,逐漸從居民等服務變為網格送服務。
街道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推動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常態化提供平安建設宣傳、法律咨詢、助老護幼等服務,開展包括垃圾分類進小區、文明知識宣傳、便民利民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等活動,不斷推動服務力量和服務資源向網格下沉,讓志愿服務有效融入網格,真正做到便民服務零距離。
“網格+治理” 下好全民共治“聯動棋”
以打造平安、穩定、放心網格為抓手,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開展網格員、微網格聯絡員培訓交流,打造一支善治理、善服務、善調解的網格隊伍,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從“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轉變。
開展網格自治平臺建設、網格空間陣地打造、“議+議”議事會、集中式培訓、游學式參訪、拓展式團建等活動,累計服務2000余人次,以紅色網格融合公益活動,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讓社區的網格化治理理念貫穿于每一項服務活動中,推動形成人人參與公益服務的良好氛圍和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過網格創投項目的實施,有效激發了居民對梅嶺街道網格化治理的認知及參與意識,提高了參與對象在梅嶺街道網格化治理中包括促參動員、組織孵化、議事協商等專業能力,讓梅嶺“全網通”實現基層黨建與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服務的深度融合、一體推進和全面提升,有效推動“治理之網”更加厚實、更有韌勁。
(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揚州市景區梅嶺街道辦事處)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