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開戶籍證明。”“老鄉,現在村委會不開具戶籍證明了,你需要到派出所開具此證明。”近日,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金利鎮愛群村村民到村委會咨詢開具戶籍證明時被告知,目前村委會一般只開具“農村居民建設住宅用地審核”和“監護關系證明”等8項證明事項。
自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組織開展全區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以來,愛群村村委會按照上級統一部署,開展專項整治,村級組織標牌標識不規范、制度掛滿墻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開展減負松綁
“減負之前,村委會各類牌子掛滿墻。群眾來村委會開具死亡證明、貧困證明等,我們要花很長時間去核實,大大縮減了為民服務的時間。”提起減負松綁前的工作狀態,愛群村黨支部書記鐘壬新說。
空掛牌子不辦事、制度滿墻不管事、功能閑置耽誤事、服務缺位鬧心事……愛群村村委會面臨的困境并非個例。為破解這一難題,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堅持源頭治理,按照“既要‘造型’,更要‘鑄魂’”的目標,2024年6月起,在全區全面開展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從標牌標識、上墻制度、證明事項、村規民約方面進行規范提升,以“小切口”推動形式主義問題源頭治理,實現基層陣地形象氣質、服務品質雙提升,村級組織能動性持續增強。
規范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外部標牌標識的名稱、懸掛位置,堅決清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或政策依據、沒有實際效用的“空牌子”2900余塊,將需要保留的相關標識納入集合式服務功能指引牌,實現標牌標識精減“門面清”。對原來上墻的各類制度,通過服務手冊、口袋書、制度匯編等方式、強化村組干部日常學習運用,變制度上墻為“離墻入心”,真正提升服務群眾質效。細化村級陣地標識標牌準入機制,任何部門不得隨意要求基層“掛標牌”“上制度”“貼標語”,還基層陣地一個清爽空間。
“減負之后,我們只出具8項證明,有更多時間來為民服務,干群關系得到了很大提升。”村干部說。
全面清理規范
“自規范工作開展以來,金渡鎮金渡社區嚴格按照減負松綁的工作要求,只保留了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外部顯著位置懸掛4塊標牌和2種標識,村級組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內部懸掛等15類標牌。”金渡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志建介紹。
為進一步推動減負工作走深走實,2024年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印發《關于開展全區村級組織機制牌子專項整治“回頭看”的通知》,從對標自查、加強監督、問題收集、結果運用等方面作出安排,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多次召開相關專題會議研究布置工作,對規范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進行了專題研究。同時,采取蹲點一線督查、隨機實地抽查等方式全覆蓋加強督促指導,發現問題立行立改。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既遵循統一標準,又結合各村(社區)實際,保留能用的標牌標識,對全區358個村(社區)標牌標識再次組織全面清理規范。
發揮試點示范作用
堅持減負與賦能相結合,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載體、新路徑。2024年,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在高要區南岸街道文峰社區開展黨建引領“‘肇’亮鄰里+”項目試點工作,以南岸街道文峰社區江畔灣花園小區作為項目試點,從組織、機制、場所、服務等方面著手,組成“社區黨委書記―小區黨支部書記―鄰里代表”的三級工作隊伍,實施“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公司”四方聯動工作機制,搭建“鄰里共聚”議事協商平臺,推動建設“鄰里共融”社區活動場所,持續開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激發自治內生動能,充分發揮“鄰里先鋒”工作隊“1+1+N”作用,整合多方資源,推動黨建引領各方社會力量共建共治共享,不斷打通城鄉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試點項目實施以來,累計組織黨員代表、業主居民共300余人參與環境整治、調解糾紛、政策宣傳等志愿活動,收集業主對小區主道路修建、天然氣設施安裝等工作的意見建議,推動社區開設長者飯堂、老舊小區加裝管道天然氣、小區公共收益修建公共道路設施等項目,切實把“民生所盼”變為“民生所贊”,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