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2024年,海南省委社會工作部建部以來,深入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以抓體系、抓能力、抓整治、抓創新“四抓”為重點,統籌謀劃提出構建“一機制、一平臺、四板塊、三融合、一網格”上下貫通、左右聯動、高效協同的“11431”基層治理體系,啟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組織開展“輕車、壯馬、暢路”三大行動為基層減負賦能,強化創新帶動,走出了黨建引領自貿港基層治理新路子。
堅持黨建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黨的建設是基層治理的核心任務,基層黨組織是基層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主體。首先,通過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統籌協調各個主體橫向合作,通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群眾參與基層公共事務,使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各方面、各環節。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開展黨員聯村包戶活動,每位黨員與幾戶村民精準結對,手把手傳授農耕技術,帶動群眾投身梯田復耕與農旅開發的熱潮之中;采取“支部領辦、黨員領種”生產發展模式劃分責任田,認領種糧任務,簽訂種糧合作協議。其次,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推動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激發黨員在中心工作、產業發展、志愿服務、應急處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堅持夯實基層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社區。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只有把社區層面服務和管理能力增強,基層治理的基礎才會扎實。首先,要建立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海南省通過制定正負面證明事項、內外部掛牌等指導目錄,全面建立事項準入制度,防止村(社區)成為無限責任的“背鍋俠”,讓自治組織回歸本位。瓊海市博鰲鎮開展“清牌行動”,規范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掛牌,為基層“瘦身減壓”。全省均建立村級事項準入制度,工作事務、機制牌子、證明事項同比分別減少17.6%、49.7%、60%。其次,加強和規范網格管理服務。網格是推動精細化治理的重要舉措,但也存在各部門各劃各的格,各招各的人,網格交叉、職能交叉、資源分散、條塊分割等問題,多格多員亟待整合,實現集約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文昌市積極推動各類網格“多格合一”,打破部門壁壘,整合政法、綜治、民政等14類人員,組建“多員合一”專職網格員隊伍,全市配備專職網格員408名,確保每個網格至少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網格治理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社區事務很多很繁雜,單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必須發揮社區各方面作用,激發全社會活力”。只有全面動員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各個主體共同參與,才能有效解決基層事務。臨高縣臨城鎮建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訪室、資規所、村(居)委會等資源力量,定期對涉及面廣、久拖不決的重點疑難事項開展會商。要實現共建共治共享,首先要培育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更了解群眾真實需求,依托社會組織為群眾提供服務可以大大提高服務效能、降低基層組織負擔。專業性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能夠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其次,要發動群眾參與。群眾參與是當前基層治理的短板弱項,要打破群眾不愿參與、不能參與、不會參與的局面,把群眾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發動和依靠群眾維護公共秩序、協助公共服務。臨高縣臨城鎮以村“兩委”干部為主,發動網格員、老黨員、駐村律師、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調解。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現鄉村善治的有效途徑”。自治是通過基層內部規則來實現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治是“我要做”的內生秩序,而非“要我做”的外生秩序。法律是外生秩序,只有通過自治將法律變成內生秩序才更加有效。在道德準則多元化的狀態下,確立一種權威的道德準則較為迫切?!叭巍苯Y合是增強內生秩序的必由之路。在基層治理中,村規民約是自治、法治、德治結合的重要切入點。村(社區)通過村(居)民會議制定內生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把國家法律要求和內部道德要求作為“我要做”內生秩序的條款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以積分制、紅黑榜等形式激勵群眾遵守內生秩序。瓊海市博鰲鎮莫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作用,以婚俗改革為推動文明村風的突破口,倡導村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
堅持數字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把分散式信息系統整合起來,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社會數字化轉型要求基層治理必須重視數字技術應用,通過數字技術使基層治理對象可計算、可預測、可控制。數字技術將作為治理對象的人、物等一切都變成可計量的數字,通過大數據、AI等信息技術進行計算,大模型對治理對象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可根據預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引進數字技術讓基層治理信息采集、上報、分析更加便利,打破部門數字壁壘,再造工作流程,實現“數字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極大便利群眾辦事,提高基層治理效能。儋州市那大鎮建設“12345熱線平臺+直通聯辦信息管理系統+手機端APP”數字服務平臺,打通市、鎮、社區、網格員四級信息平臺通道,形成上下聯動、快速響應的工作機制,精簡工單處理工作環節,實現未訴先辦、接訴即辦。同時,謹防基層數字形式主義,防止“數字賦能”成為“數字負擔”。海南省整合30個基層常用APP,開發運用“一表通”系統,減輕基層填表負擔。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