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地處臨高縣中北部,全鎮面積169.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86萬人。臨高縣依托臨城鎮綜治中心打造鎮級社會治理聯動平臺“樣板”,整合信訪、司法、公安等資源力量,推行信訪、矛盾糾紛和社會治理事件“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有效提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非訴力量化解糾紛的能力,力求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推動信訪、矛盾糾紛和社會治理事件高效調處、社會風險及時分析研判、資源力量深度整合、運行機制持續優化,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構建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
臨城鎮推動綜治中心與社會治理聯動平臺融合建設,建立多方協同、高效聯動、多元調解機制,全面整合司法、行政、信訪、社會等各類調解糾紛資源力量,組建了一支理論素養高、專業能力強、業務過硬的調解隊伍,真正實現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聚合。精心規劃6大功能區,涵蓋候訪區、受理分流區、專職調解員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務區(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等服務)、信訪綜合接待窗口及志愿者工作站,實現信訪、矛盾糾紛和社會治理事件的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要素化解。建立常駐、隨駐、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鎮信訪室和司法調解員常駐中心,保障日常工作的有序開展;鄉村振興站、資規所、婦聯、民政站、綜合執法中隊等5個部門隨叫隨駐,根據實際需求迅速響應,協同處理復雜問題。以村民小組和住宅小區為單元劃分網格,深入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通過這一工作機制,實現“辦公聯席、部門聯動、信息聯通、問題聯辦”,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群眾訴求解決在當地。
建立精準高效的服務體系
臨城鎮依托社會治理聯動平臺對各類矛盾糾紛及信訪訴求進行統一受理、交辦、調處或辦理,為群眾提供矛盾糾紛調解“全鏈條”服務,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真正做到讓居民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難”。
強化事前預防。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區、心理疏導區,開展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等服務,提前排查和防范可能引發“民轉刑”等嚴重后果的矛盾糾紛隱患,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提升事中處置效率。配備專職人民調解員,優化調解流程,推進矛盾糾紛快調快審快結,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加強事后跟蹤服務。利用社會治理聯動平臺,對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效果進行全程跟蹤和督辦。對于成功化解的矛盾糾紛,指定專人負責跟蹤服務管理,通過電話回訪、實地走訪等方式,及時了解群眾對化解結果的滿意度,實現調解一件糾紛,教育引導一片群眾,預防一批類似糾紛發生的目標。對于未能及時有效履行調解協議的情況,調解員及時上門傾聽當事人訴求,開展法治教育和情感疏導,防止問題積累、矛盾激化、風險擴大。
匯聚多方力量參與調處
臨城鎮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訪室、資規所、村(居)委會等多方力量,構建鎮統籌、村化解、所支撐、多方主體參與的調處機制。定期針對涉及面廣、久拖不決的重點疑難事項組織會商,集中智慧解決難題。針對轄區城市更新征地補償等多發矛盾糾紛,根據其性質、規模、難易程度,創新設立紅、黃、綠三色預警機制,一旦出現紅色預警矛盾糾紛,快速向行業部門和屬地村(社區)發出提醒,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迅速落實處置措施,有效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村(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村級社會治理聯動平臺,成為矛盾糾紛及信訪訴求的“前沿哨所”,形成以村“兩委”干部為主導,網格員、老黨員、駐村律師、志愿者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調解的良好格局。通過分工負責與聯合調處相結合、屬地管理和集中調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排查預警,及時調處糾紛,合理引導群眾,實現信息聯通、力量聯動、糾紛聯排、矛盾聯調,切實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
規范制度建設提升效能
臨城鎮制定出臺社會治理聯動平臺規范化運行管理9項制度措施,實現調解工作“三個規范”。
規范工作流程。建立各類事項實行“登記―分流―調解―結案―回訪”的閉環辦理流程,確保每一個矛盾糾紛、信訪和社會治理事件訴求都能得到規范、高效處理。
規范工作職能。明確社會治理聯動平臺統籌履行組織協調、綜合研判、指揮調度、重點會辦、來信來訪處理、業績考核等職責。各常駐、隨駐單位各司其職,協同合作,落實聯動平臺交辦的來信來訪事項、本領域矛盾糾紛,積極參與會辦重大疑難復雜糾紛。
規范工作考核。完善考核評分辦法,將問題事項登記、受理、辦理、辦結等全流程的規范性作為考核重點。依托省社管平臺群防群治系統,實現社會治理事件線上流轉,實行信息化管理和全流程問效,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臨城鎮社會治理聯動平臺的建立,有力推動了信訪、矛盾糾紛和社會治理事件調解從分散化、碎片化向高效集約化、一體化轉變,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海南省臨高縣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