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關注新業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黑龍江省伊春市伊美區緊緊圍繞新時代社會工作總要求,探索拓展“黨建引領、集成賦能、融合共建、同心共治”的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新路徑,切實為城市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
黨建凝“新” 筑牢組織堡壘
堅持系統思維,將新就業群體納入基層黨建總體布局,集成施策,進一步筑牢新就業群體的“根”和“魂”。
做實機制牽引。構建區委“兩新”工委、行業黨組織、工青婦群團組織和屬地黨組織四級鏈式管理機制,有效運行構建條塊結合、上下聯動、有效協同的工作體系,全面推動權益保障、政策扶持等向新就業群體全方位下沉。
夯實組織支撐。堅持新就業群體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和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靈活采取企業“直建”、站點“聯建”、屬地“兜底建”等方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有形覆蓋,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應建盡建。
突出引領實效。依托外賣配送站點、快遞網點等分支點位,構建黨建指導員常態走訪機制,推動272名新就業群體到街道、社區報到備案,引導 20余名優秀新就業群體從業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一年來累計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名,發展黨員3名,切實推動覆蓋有效。
服務護“新” 全方位護航發展
堅持“先把服務做進去、再把作用帶出來”,搭建全方位護“新”體系,因需而動、因勢而為打造處處可見、可感、可及的新就業群體友好環境。
打造暖“新”矩陣。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融合賦能,拓展延伸主要商圈、商超門店、銀行網點“破圈融合”,升級打造26個暖“新”驛站,配齊休息床鋪、急救藥箱、飲用水、打氣筒、充電寶等設施設備,開放3個社區餐廳,建立“15分鐘服務圈”,構建“全站式”服務載體,切實解決新就業群體休息難、就餐難等問題。
拓展聯“新”服務。不斷拓展暖“新”服務半徑,積極組織互聯互動,動員物業企業、網約配送平臺、屬地社區共建“騎手友好社區”6個,共同繪制“騎手友好線路圖”,升級優化樓棟指引、停車區和衛生間標識,實現“亮牌指路”,開辟小區綠色配送通道,助力“騎手”提升配送效率。
深化護“新”活動。充分發揮司法、人社、工會等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優勢,通過法律援助、爭議仲裁、救助幫扶和問需幫辦等方式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常態長效開展健康義診、夜校培訓和點亮“微心愿”等重點關愛項目,惠及新就業群體千余人次。以特定節氣、傳統節日等為契機,為轄區新就業群體送去棉帽手套、口罩冰袖和米面糧油等愛心物資,提供全方位支持關懷。
治理融“新” 實現雙向奔赴
堅持以暢通路徑、健全機制為牽引,吸引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實現新就業群體和社區同心共治。
健全議事協商路徑。探索打造議事協商“新”模式,搭建“書記茶攤”“金點子議事廳”等暖“新”議事平臺,聽取收集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建議訴求,全面暢通新就業群體發聲渠道;建立激勵回饋機制,打造20個“積分超市”,形成“發現問題—即時反饋—接單處理—獲得積分—兌換獎勵”閉環模式,實現“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良性循環。
參與基層治理。有序運行“共建+融合+賦能”模式,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熟門熟路”優勢,吸納83名新就業群體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擔任兼職網格員和網絡輿情監督員,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報送隱患,助力未訴先辦,發揮吹哨作用,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融入志愿服務。健全“黨建引領+社區管理”志愿服務機制,建立“融入+服務+幫辦”模式,依托社區黨組織組建10支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開展孤寡老人定時探訪、代買代購等志愿服務,在文明創建、環境整治、安全治理、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伊美區委社會工作部將繼續動員新興領域力量、整合域內資源、凝聚強大合力、賦能治理增效,扎實構建協調聯動、銜接順暢、矛盾聯調、問題共處、共建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李金爽)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