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路位于程家橋街道“程新”中網格轄區范圍內,300多米的道路上遍布60多家商鋪,“小個專”和新就業群體比重大,被稱為程家橋街道的“小南京路”,聚攏起街區的“煙火氣”和“人情味”。喧囂熱鬧的家門口“小馬路”在為周邊居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業態分散、類型眾多、交流互動較少的情況,為基層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程家橋街道積極探索“街區融合”工作法,以新興領域黨建全覆蓋攻堅行動為契機,聚焦網格特色,主動跨前、匯聚合力,依托網格黨建聯席會議、程家橋路街區共治委員會等平臺,積極打造新興領域服務聯盟,實現社區資源共享、社區議題共商、社區難題共治,努力將“家門口”的商業街打造成街區融合、共建共享的樣板。
打造議事“智慧屋” 群策群力解難題
為了深入了解街區新興領域群體的訴求、意見、建議,“程新”中網格在程家橋路慈善商店設立聯“新”接待點,每周四下午由“程新”中網格“一會兩委”成員輪流值班接待,面對面傾聽商戶、新就業群體的困難需求以及意見建議,協商解決街面上的治理難題。如,程家橋路商鋪林立,非機動車隨意停放的現象屢見不鮮。為有效改善這一狀況,“程新”第二黨支部牽頭召開網格黨建聯席會議,匯聚街道職能部門、派出所、城管、市場監督管理所、沿街商鋪等力量,最終通過結合店招門楣的整體設計,試點推行了非機動車停車區域的優化改造,打造更加整潔、有序的道路環境。聯“新”接待點逐漸成為街區商鋪“走幾步就能到達”的議事“智慧屋”,也成為與商鋪促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溫馨港灣,在共商共議中,進一步激發了商戶的自治自律意識。
設置暖“新”特色點位 凝心聚力送關懷
程家橋路上的商鋪業態以餐飲店居多,時常能看到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穿梭其間,并把這條路作為暫時休憩的地點。結合這一實際情況,“程新”第二黨支部積極開展“一個支部一件實事”,以暖“新”接力點、愛“新”投放點、聯“新”接待點三個“點”為核心,引導商戶組團服務新就業群體。暖“新”接力點設立了“健康+”“服務+”“金融+”“能量+”“誠信+”服務模塊,五大服務模塊囊括“醫食住行”,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了全方位的助力與關懷。目前暖“新”接力點已經得到12家商鋪的助力。如“能量+”川香閣飯店提供專屬折扣套餐,“健康+”益豐大藥房定期為新就業群體測量血壓、發放簡易藥品,“服務+”鏈家提供飲水充電、雨具借用、圖書借閱等服務,“誠信+”美天菜場開辟了專門區域,供新就業群體休憩、熱飯等。
為民服務“公益池” 基層治理有高招
從“1.0版”的門責自律小組、“2.0版”的商居共治聯盟、“3.0”版的街區共治委員會再到現今成立的新興領域服務聯盟,程家橋路早已不只是個地標,更成為了街區共治的平臺和符號。通過新興領域服務聯盟,“程新”第二黨支部與周邊商鋪的距離越走越近,商戶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商鋪“反哺”社區的治理新格局逐漸顯現。在這一背景下,街區為民服務“公益池”應運而生,商戶為“公益池”投入項目資金或服務項目,通過常態化項目為街區注入溫暖與活力。在優惠讓利之外,商戶還積極提供各類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如美天菜場商鋪從業人員陪伴獨居老人聊天讀報、心聯理發店為居民提供義剪、中央商場維修公司提供免費家電修理服務等,不斷引導商鋪由“治理對象”轉為“治理力量”。
程家橋路上的三個暖“新”小站點成為了連接起街區各類群體的橋梁,街區的各類資源在這里得到了進一步整合,沿街商戶、新就業群體和社區居民形成了“墻內墻外”的良性互動,不僅提升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也讓新就業群體在街區里更有歸屬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余琪)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