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委社會工作部認真學習全國社會工作部長會議精神,聚焦黨委要求、社會期待、群眾期盼,錨定社會工作“1336”總體思路,即堅持黨對社會工作的全面領導為主線,強化“組織領導、制度機制、政策要素”三個支撐,突出抓好“新興領域黨的建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凝聚服務群眾”三項重點,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機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兩新”工委運行機制、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六項機制”,用好重點工作“要點+清單+項目”三位一體工作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治理,打造更多基層治理的“濟寧經驗”“濟寧品牌”,奮力推進濟寧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突出抓好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優化“兩新”工委工作機制,推動相關部門落實“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責任,以“雙融雙創”行動為抓手,提高“兩個覆蓋”質量,切實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打造“知新”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品牌。拓寬黨建賦能經濟發展路徑,圍繞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232”產業集群,緊扣15條標志性產業鏈和36條重點產業鏈,建強產業鏈黨委,建立科技創新綜合黨委,打造商圈黨建示范點,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設立“雙融雙創”基地,開辦“電商夜校”“小哥夜校”,打造集教育培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服務、課題研究等為一體的創新服務平臺。理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業管理部門對應關系,策劃建立濟寧新興領域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打造集黨建陣地、政商溝通、商務洽談、雙招雙引、維權調解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做細做實新就業群體關愛凝聚,積極探索適應行業和群體特點的黨建工作有效途徑,注重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逐行業制定關愛工作舉措,打造一批友好場景,有效解決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健全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工作和激勵機制,推動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作用,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完善制度體系、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德不孤”基層治理品牌,推動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德不孤·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推廣建立社區發展基金,著力抓好社區治理提質、社區工作者提能、社區服務提升三項行動,優化提升“紅色物業”品牌,組織開展“幸福友鄰”社區鄰里匯活動,扎實推進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建設。常態化推進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專項整治,全面抓好村民會議、“四議兩公開”等制度,鞏固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品牌。謀劃做好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主動加強與組織、民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立足職能職責,落實好有關任務。推行社會工作觀察制度,健全完善社會工作觀察員和觀察點,組織開展“一線觀察·我在基層”系列活動,設立“社會工作觀察日”,開展全市優秀觀察建議評選,把握社會工作脈搏,打造“觀治理·察民聲”社會工作觀察品牌。
扎實做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更好傾聽群眾呼聲、凝聚群眾智慧、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權益,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打造“傾聽濟寧”人民建議征集品牌,圍繞物業管理、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等重點民生實事,持續開展人民建議專題征集,多方位多渠道收集人民建議。打造“學而”志愿服務品牌,深化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國字號”評選、基礎隊伍建設、專業社工擴面提質四項重點任務突破行動,成立志愿服務學院,項目化謀劃實施系列活動,打造一批志愿服務亮點項目。在全市村(社區)常態化開展“敲門問暖”志愿服務活動,以“零距離”志愿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走訪慰問、關愛幫扶、矛盾調處、便民服務、心理疏導等活動,將各類糾紛隱患化解在初始、消除在萌芽,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工作,助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培塑良好社會風尚,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促進道德約束與群眾自治有效結合。創新實踐基層民主協商議事,開展“和為貴·社區小馬扎”議事協商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探索誠信體系建設賦能基層治理路徑,以任城區、曲阜市“信用+”基層治理為基礎,推動將志愿服務、社會公益、糾紛化解、環境治理、流動人口子女上學等納入誠信體系,建立健全誠信積分制度,完善運行機制,打造美德之城、信用之城,建設基層德治建設高地。
(作者系中共濟寧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