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2月起,河北省石家莊市集中開展“溫暖冀益·石志興石”志愿服務行動。近日,石家莊市久久愛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信寶穎來到正太飯店,用30個志愿積分兌換了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她高興地說:“今天一大早我為環衛工人和快遞員送了100多份餛飩,又獲得了5個積分,正好過來換杯咖啡暖暖手、暖暖胃……”石家莊市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和激勵機制,研發數字積分回饋平臺,品牌化推進項目發展,著力推動全市志愿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機制提能 健全志愿服務新體系
石家莊市深入推進黨中央精神落地落實,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建立起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四梁八柱”。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和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制定《石家莊市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凝聚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力量;研究制定《石家莊市志愿服務積分激勵辦法》,為提升志愿服務供給、推進平臺運行提供政策支撐;積極對接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志愿服務組織成立、變更、注銷審批流程及年檢、評估初審流程,推動志愿服務組織規范化運行;探索制定《石家莊市志愿服務標準》,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提供志愿服務的其他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鼓勵和支持志愿服務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數智賦能 建設志愿服務新陣地
“石志興石”志愿服務平臺提升志愿者的獲得感。通過微信小程序搭建志愿服務積分激勵平臺,由“積分”和“回饋”兩大版塊構成,實現“注冊—發布—培訓—積分—回饋”五大功能,為各行業各領域志愿服務提供了一個常態化、專業化、精細化的數字平臺。同時為志愿者免費辦理保險,讓志愿者在奉獻社會的同時實現愛與回饋的“雙向奔赴”。平臺運行4個月以來,發布志愿服務活動5000余個,共有300多種產品(服務)回饋志愿者。愛心商家的不斷入駐,為回饋志愿者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北國超市,積分兌換優惠券為“紅馬甲”帶來實惠;在家家惠食品店,“積分換饅頭”活動深受歡迎;在石家莊解放紀念館,《石家莊1947》演出讓志愿者享受精神盛宴。
“石新石驛”服務驛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雙向奔赴”平臺。將全市暖新驛站、志愿服務站點等整合提升,依托“石志興石”志愿服務平臺開設“石新石驛”服務驛站模塊,為廣大志愿者和新就業群體提供精準“導航”服務,展示服務事項清單,定期組織開展送政策、送清涼、送溫暖、送健康“四送”活動。新華區明珠花苑社區在“石新石驛”服務驛站張貼著樓棟分布示意圖和快速通行二維碼,快遞員和網約配送員通過微信掃碼,僅需十幾秒便可順利進入小區,解決了配送難的問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截至目前,全市“石新石驛”服務驛站449個,開展各類服務活動300余場,新就業群體受惠達1萬余人,越來越多的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在被服務的同時,也建立起一支支“隨手公益”志愿服務隊,暖新驛站利用率不斷提升。井陘礦區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職業優勢,號召他們對工作途中發現的問題隱患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進行上報。截至目前,已上報問題隱患680余條,成為社區治理的“移動探頭”“流動哨兵”。
品牌聚能 形成志愿服務新風尚
石家莊市在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便利化的同時,以“石志興石”品牌為統領,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發展。
團市委引導各級團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每月一次的“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志愿服務,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幫扶方式,助力殘障兒童成長發展。石家莊廣播電視臺聯手北人集團開展的“愛心白菜暖全城”活動,連續16年為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員送去暖冬關懷,協助行動不便困難群眾送菜到家。橋西區“愛心來敲門”志愿服務,定期敲開獨居老人、殘疾老人等特殊群體老年人的家門,圍繞“鄰里助、鄰里訪、鄰里便、鄰里樂”四大板塊提供基礎服務、常規服務和特色服務。正定縣持續擦亮“常山紅”志愿服務品牌,持續開展基層平安創建志愿服務,涌現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158名,其中1人被授予“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稱號,3人被評為“石家莊市見義勇為模范”。元氏縣“元師學堂”公益課堂聯合河北師范大學“晏陽初”三農學社無償為新就業群體的子女提供課業輔導、興趣拓展和心理疏導等服務。橋西區攜手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聯合打造“與黨同心 紅藍同行”愛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每周四在中央綠色體育公園開展八段錦、籃球、乒乓球等運動技術指導活動。
石家莊市各行業、各領域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全市志愿組織、志愿者凝聚起來,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得以弘揚。
(于洋 尹艷)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