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市堅持把人民建議征集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心安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聚焦體系、機制、轉化同向發力,推動民智民慧轉化為治理創新的“金鑰匙”,以高質量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問計于民,征集過程全鏈條。打造征集體系。出臺《鄒平市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機制方案(試行)》,建立梳理研判、轉辦摘報、調研論證、協調督辦、溝通反饋、落實轉化、表彰獎勵“七步工作法”,搭建全流程人民建議辦理閉環體系。強化建議篩選。從問題的真實性、問題原因確定性、建議對策可操作性三方面研究篩選,重點關注人民群眾關切度高的就醫、教育等民生類議題。2024年以來,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會議12次,篩選涉及醫療、城鄉建設等共性問題25條,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建議支撐。推動部門協同。建立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等單位聯動機制,整合人大代表聯絡站、政協委員聯絡室等陣地,在全市878個社區(村)成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
堅持問需于民,線上征集全覆蓋。廣開言路征建議。在鄒平社會工作微信公眾號開設征集專欄,選取人口密集區域設立人民建議征集郵筒,用好“線上+線下”兩個渠道,讓群眾實時、就便提建議。印發《鄒平市社會觀察員制度》,綜合全市發展實際設立直報點18個,遴選社會觀察員19名。上門入戶聽建議。開展“敲門行動”,將建議征集與“駐村蹲點月”“同心圓桌會”等民主議事機制緊密結合,組織社區工作者、村委會干部登門聽民意,解決好群眾煩心事。廣泛動員收建議。將優秀建議納入基層治理積分管理加分項,引導群眾為集體發展提建議、獲積分、兌生活用品。同時,動員新就業群體參與建議征集,把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建議提出情況作為“最美快遞小哥”“紅領騎手”評選依據之一,提高參與積極性。
堅持問績于民,建議落實全方位。融入社會工作大格局。吸收群眾高頻反饋的社會生活建議,并將其轉化為市委決策和惠民舉措的相關參考。針對農村老人用餐難問題,實施“實體強村”工程,建成投用孝善助老食堂124個。針對道路擁堵問題,通過打通“斷頭路”、連接“發展路”、改造“老舊路”,為群眾出行提供更多便利。2024年10月,鄒平市“九路一橋兩隧道”同時竣工通車,有效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融入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分析群眾多元需求線索,從具體建議中找出共性。先后開展社區暑期托管、社區“自我造血”、志愿服務扶持基金等探索,惠及群眾3萬余人。聚焦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小區門難進”問題,開展“騎手友好社區”創建、“紅領騎手”選樹等工作,以精準服務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融入縣域高質量發展。將建議征集與企業家座談會等有機結合,企業家協會建議通過“政府拿一塊、愛心企業資助一塊”共建模式,推動重大民生工程落地。
(山東省鄒平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