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興領域迅速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基層黨建的最新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多次作出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強調“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徐州市作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中心城市,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扎實的產業基礎和優越的區位優勢,是江蘇省唯一肩負老工業城市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任務的城市,已從傳統老工業基地轉變為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9537億元,“343”創新產業集群總規模達7800億元,有力推動工業經濟邁向新高度。近年來,徐州市新興領域蓬勃發展,全市共有私營企業32.26萬戶、外資企業380家、社會組織6896家,長期從事快遞員、網約配送員、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職業的新就業群體約16.3萬人。徐州市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突出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積極探索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加快構建統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黨建工作格局,著力打造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新高地,使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聚焦統籌協調
建立健全條塊協同的責任體系
堅持系統化布局、制度化保障、規范化運行,推動各級各方明責任、聚合力,構建起地方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社會工作部門歸口指導、行業部門各負其責、街道社區(園區)屬地管理的工作格局。
一是著眼“統得起”,完善“兩新”工委運行機制。堅持把建強“兩新”工委作為一項前提性工作,制定《“兩新”工委工作要點》《“兩新”工委工作規則》,建立健全聯席會議、重點聯系等8項制度,形成常規工作、重點工作、創新工作“三項清單”,優化調整社會組織黨委,成立市行業協會商會黨委,強化跨部門協同配合和政策銜接,不斷提升“兩新”工委整體效能,形成規范運行、高效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著眼“管得好”,明確行業部門管理職責。堅持把理順新興領域黨建管理體制作為一項關鍵性工作,制定《“兩新”工委委員單位工作職責》,強化“管行業也要管黨建”意識,建立結合行業管理和業務監管抓黨建的有效機制,明確交通運輸、郵政管理、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指導相關群體黨建工作的責任,推動有關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行業協會商會管理,形成各司其職、多方協同的良好局面。
三是著眼“兜得住”,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效。堅持把壓實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屬地管理責任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各地黨委堅決扛起領導責任,把新興領域黨建納入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明確鄉鎮(街道)黨組織副書記牽頭抓總、黨建辦歸口負責的領導體制,組建相關機構,明確具體人員,確保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構建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
聚焦政治引領
建立健全多維立體的學習體系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新興領域黨員學習教育管理,持續擦亮新興領域黨建鮮紅底色,不斷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一是在黨員教育管理上求“新”。建好用好“黨委主責、支部主抓、黨員主體”機制,扎實開展新興領域黨員“雙找”活動,引導黨員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探索創新新興領域黨員管理方式;創新新興領域黨員學習形式,運用多種學習載體,吸引新興領域黨員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推動新興領域黨員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二是在黨紀學習教育上求“嚴”。堅持把黨紀學習教育作為新興領域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通過“三會一課”、集體學習、主題黨日等形式,推動新興領域黨員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切實把黨紀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促進社會治理、服務企業發展的實際行動。
三是在思想政治引領上求“效”。積極探索新興領域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實質作用的有效途徑,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面推行黨組織與企業管理層共同學習、定期溝通、重大事項會商等雙向互動機制,切實把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結構、融入生產經營發展。積極破解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難題,扎實開展行業協會商會“四進四強化”活動,把黨的領導貫穿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確保新興領域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前行。
聚焦強基固本
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
靈活采用規模企業單獨建、小微企業聯合建、區域樓宇組合建、行業協會商會集中建、網點站點實體建等形式,推動新興領域黨組織應建盡建,不斷織密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
一是以“選育管用”為抓手,建強黨建工作隊伍。選優建強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者、黨工建指導員“三支隊伍”。建立健全企業管理人員交叉任職、機關事業單位選派等選任方式,拓寬“選”的渠道;抓好能力提升、履職資格等專題輪訓,搭建“育”的平臺;制定黨工建指導員管理辦法,健全“管”的機制;嚴格落實“紅領津貼”制度,強化“四級五?!睂I化體系建設,激發“用”的動力,為推動新興領域“兩個覆蓋”提供堅強的隊伍支撐。
二是以“質量并重”為準繩,抓實黨員培養發展。加大在新興領域培養發展黨員的力度,實行新興領域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積極推動發展黨員計劃向新興領域傾斜,推動入黨積極分子和新黨員人數穩中有升,全年發展新興領域黨員1021人,為推動新興領域黨組織建設打好堅實基礎。嚴把黨員發展質量關,加強對新興領域優秀職工和業務骨干的政治吸納,突出政治標準,從嚴守好黨組織關口,永葆新興領域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是以“兩個覆蓋”為目標,織密黨的組織網絡。在新經濟組織方面注重“創新”覆蓋,大力推動上市企業、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單獨組建黨組織,依托平臺分支機構、運營合作企業等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對不具備建立黨組織的企業,推動企業所在地黨組織包掛聯系,實現非公有制企業黨的組織應建盡建、黨的工作全面覆蓋。在新社會組織方面注重“攻堅”覆蓋,開展行業協會商會黨建攻堅行動,建立“三個一批”工作法,建好用好領導包掛、掛圖作戰等機制,采取“單建+聯建”“行業+區域”“功能+實體”等形式,年內推動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覆蓋率從27%提至81%。在新就業群體方面注重“務實”覆蓋,緊緊抓住網點站點這個關鍵點,開展新就業群體站點黨建全覆蓋行動,推動實體型黨組織從14家增至41家,實現新興領域“組織薄弱”向“有形覆蓋”的轉變。
聚焦關愛凝聚
建立健全精準有效的服務體系
堅持“先把服務做進去,再把作用帶出來”的黨建工作理念,以可感可知的真實服務托起新就業群體穩穩的幸福,著力構建新興領域精準有效的服務體系。
一是摸清真實問題。建立市委社會工作部領導包掛新興領域“四到一線”工作制度,常態化走訪重點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和新就業群體,建好用好微信公眾號留言板,打通新興領域訴求建議的通道,確保新興領域建言有渠道、受重視、能落實。建立新就業群體重點聯系制度,開展“聯新交心”活動,與300余名新就業群體建立“一對一”聯系,走訪全市59家平臺企業網點站點,收集意見建議80余條,做到新就業群體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有效提高關愛服務舉措的精準性和實用性。
二是提供暖心服務。創新推出關愛新就業群體“心聯新·在一起”項目,出臺《新就業群體服務舉措新十條》,提供體檢、保險、助學、法律等多元服務,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備受“小哥”歡迎的活動,切實將黨的溫暖送到新就業群體心坎上。成立“心聯新黨建聯盟”和“服務聯盟”,吸引600余個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愛心商家踴躍參與,為“小哥”提供臨時休息、消費折扣等服務,營造全社會關愛新就業群體的濃厚氛圍。廣泛宣傳新就業群體先進典型,用心講好新就業群體感人故事,讓新就業群體得到更多的理解、禮遇和重視,推動10余名新興領域人員獲評徐州市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切實增強新就業群體的社會認同感、職業獲得感和城市歸屬感。
三是打造服務陣地。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青年之家、平臺站點等陣地資源,為新就業群體打造夏可納涼、冬可取暖、休息交流、飲水充電的“彭城驛站”,制作發布驛站電子地圖,推動全市836個“彭城驛站”和主城區305個黨群服務中心全面開放,有效破解“小哥”休息難、充電難等問題。發布《友好社區建設服務指南》,開展友好社區、友好街區、友好校園、友好樓宇等多元“友好場景”建設,打造具有徐州標識度的“友好之城”,有效破解“小哥”進門難、上樓難等問題,打通服務新就業群體的“最后一米”。
聚焦作用發揮
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以高質量黨建激活新興領域紅色動能,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增添動力,形成黨建強、發展強、治理強的生動局面。
一是助企發展提動力。注重發揮產業鏈黨建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施產業鏈黨建提升行動,聚焦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建立產業鏈黨建重點聯系點,開展“聯盟牽線·供需對接”活動,制定企業需求、部門資源、行動項目“三張清單”,幫助鏈上企業解決技術攻關、產銷對接、人才引育等難題,有效解決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動能”。
二是鄉村振興聚合力。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中的獨特優勢,開展“百會聯百村”專項行動,搭建行業協會商會和村(社區)供需對接平臺,制定資源、需求、項目、服務“四張清單”,推動138家行業協會商會結對幫扶100個村(社區),開展電商培訓、鄉村旅游、農產品銷售、路燈建設等項目合作,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在助力鄉村振興中貢獻力量,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局面。
三是基層治理添活力。注重發揮新就業群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帶頭融入基層治理,探索積分制發揮作用的有效路徑,組建“愛心送考車隊”“小哥城市觀察員”“大彭廚娘”等志愿服務隊,聘請“小哥”擔任民情信息員、社區兼職委員、行業監督員,引導新就業群體既做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又做基層治理的參與者,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徐州大家庭貢獻“新”力量,實現“治理變量”向“治理增量”的升級。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