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宵節,寧夏義工聯合會固原站站長孫連忠帶隊向西吉縣沙溝鄉11個村的困境兒童、殘疾人和困難群眾捐贈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物資。活動中,他還主動與困境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為孩子們送上2025“雷鋒餃子”新春大禮包。投身公益事業18年間,孫連忠始終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足跡遍布六盤山區的60個鄉鎮750個村落,竭盡全力把溫暖送到有需要的人身邊。
為什么會選擇投身公益?為什么能堅持這么多年?孫連忠笑著給出答案:“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是大山賦予我踏實和質樸的品質,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幫助我成長成人。我有幸被大家照亮,也想成為一束光,把自己有限的青春奉獻給這片生我養我的熱土……”
孫連忠幼年時母親病故,父親因勞累過度導致殘疾,家中日子過得十分窘迫。“雖然我的家境困難,但父親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伯父一家也無私幫助我們。多年來,就是這樣良好的家風影響著我。”孫連忠說。
2006年,孫連忠考入寧夏師范大學,他帶著父親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房。為了維持生活,他利用課余時間打零工賺取生活費用。孫連忠“攜父求學”的感人故事逐漸被社會所知曉,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向父子倆伸出援手。孫連忠將這些善款又捐給了學校里其他家庭困難的學生,自己則繼續靠勤工儉學和助學金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后,孫連忠放棄了穩定的教師職業,一心投身公益事業,成為一名志愿者。他默默穿梭在大山深處,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鄉。他在網上開通了博客“大山之聲”,向網友講述六盤山地區的感人故事。幾年來,“大山之聲”上累計30多萬字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獻出愛心,幫助了一大批山區的困難群眾。
2012年,孫連忠成為寧夏義工聯合會的一名專職義工。自此,他穿行在六盤山區的溝溝峁峁,行善的足跡遍布固原的各個鄉鎮村落。
西吉縣新營鄉的一名女孩失去父母,與奶奶相依為命,家里生活困難。孫連忠幾次看望,為孩子捐贈了一臺洗衣機,還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當孫連忠又一次前往時,孩子已經早早守在屋外,看到孫連忠后一路跑來迎接,還激動地向他訴說著自己的小秘密。在孫連忠多年的幫助下,女孩已順利考入大學。
西吉縣將臺堡鎮東坡村的康康(化名),3歲時父親去世,弟弟尚且年幼,母親智力殘疾。2012年,孫連忠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康康一家的情況,隨后通過多方聯系,為孩子們爭取到了幫扶資金,并將生活物資送到孩子們的手中。十余年來,孫連忠每年春節都會到村里看望康康兄弟倆。“如今,孩子們都已升入初中,性格也開朗了許多。看到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我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孫連忠說,“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們特別需要來自社會的關心與關愛。”孫連忠對自己所奉獻的公益事業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近年來,孫連忠依托固原市政協孫連忠委員會客室線上平臺,發布了名為《彭陽縣困境兒童“微心愿”認領開始啦!》的愛心幫扶倡議書。在當地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142個微心愿被全部認領,微心愿所需的全部物資也迅速征集完成。
“志愿服務是一束光,在心與心的交互中,我們彼此溫暖,相互照亮。公益是一種信念,承載著前行的動力,賦予了人生別樣的顏色。”孫連忠說。未來,他將繼續懷著初心,走更遠的公益路,把熱情揮灑在固原這片熱土。
(鄧蕾)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