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深耕志愿服務供需精準匹配,不斷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動員方式,打造群眾觸手可及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把有形的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種”進百姓心里,在志愿服務陣地體系、動員體系、供給體系、支持保障體系等方面探索出兼具地方韻味和善治效能的實踐方法,讓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
以覆蓋廣泛的志愿服務陣地
聯通基層治理網絡
鄞州區努力搭建志愿服務大平臺,打造四級工作網絡,聯通基層治理網絡。
在區級層面打造“1+2+1”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載體,即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聯合會、區慈善總會和社會組織創新園。
在部門層面打造民生服務大平臺,整合“12345”“81890”(撥一撥就靈)、“8718”(幫企一把)等政務和民生服務熱線,建立“141”基層治理綜合信息指揮系統,實現實體化運作。
在鎮街層面依托民生服務場所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社會工作站等平臺,實現22個鎮(街)、300多個村(社區)全覆蓋。
在社會層面依托各類公共功能空間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和“甬愛e家”、志愿服務街區等戶外工作者驛站。例如,鄞州區潘火街道海璟園社區整合街區30余家愛心商戶,打造了一條集醫療健康、就餐休息、納涼取暖等多種公益服務于一體的“鄰里共富街區”,成為新就業群體的“溫暖生活圈”;網約配送員化身志愿者、宣傳員,把“文明餐桌”、文明出行等意識準確傳遞給廣大消費者,引導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四級工作網絡的構建,厘清了志愿服務工作全過程的權責歸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廣泛的志愿服務陣地體系,有效加速基層治理各層級的聯動。
以全面參與的志愿服務體系
激發基層治理潛能
鄞州區通過政策支持和資源統合,逐步建立了“黨員+志愿”“專業社工+志愿者”“社區+志愿”“三新+志愿”“領軍+志愿”的志愿服務動員體系。
突出“黨員+志愿”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落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的要求,組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倡導領導干部帶頭參與志愿服務。例如,“讀懂一句話——全民文藝宣講志愿服務項目”,是以區級單位黨員志愿者帶頭,帶動全區文藝工作者和基層文藝志愿者,將群眾身邊關于黨的創新理論的“一句話”標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送到老百姓身邊。
融合“專業社工+志愿者”模式,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引志愿服務發展,充分發揮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服務團隊示范引領和服務中堅的作用。例如,寧波市健康家園公益服務中心組織實施的“我是城鎮小管家——365隨遷兒童融入志愿服務項目”,以“專業社工+志愿者”的沉浸式服務為治理方法,通過專業志愿服務實現隨遷子女的城鎮歸屬。
聯動“社區+志愿”模式,常態化動員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城鄉社區志愿服務,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搭建志愿者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慈善力量五社聯動平臺,促進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例如,“共享奶奶”志愿服務項目,很好地解決了老人們延續價值、雙職工家庭子女放學無人接送、家中無人照看等“一老一小”社會熱點問題。
倡導“三新+志愿”模式,鼓勵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以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依托志愿服務平臺,支持和組織所屬黨員和團員、群眾參與志愿服務。例如,太平洋財產保險鄞州中心支公司和寧波港東南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認領東南社區陽光助“行”志愿服務“微心愿”,為關愛社區智力殘障群體發揮作用。
培育“領軍+志愿”模式,建立周秀芳“一起行善”聯盟。該聯盟由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志愿者周秀芳發起創立,5年來,公益支出370余萬元,用于對口幫扶結對助學、山區學校支持計劃、“星星點亮大涼山”等公益項目,惠及四川大涼山地區上萬名兒童。
以精準高效的志愿服務供給
提升基層治理質效
鄞州區充分發揮“志愿浙江·寧波We志愿·鄞領志愿”志愿服務數字平臺作用,各村(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可以隨時發布活動需求,志愿者自主選擇加入,解決了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了志愿服務便捷參與基層治理。
精心開發項目。根據市民生活日常軌跡,設計了5大類志愿服務活動:地上垃圾隨手撿、共享單車隨手扶、老弱病殘隨手幫、最美瞬間隨手拍、不文明行為隨時勸。在這些活動中,市民隨時隨地可為,參與熱情很高。
創新培育品牌。志愿服務實踐中衍生出不少有影響力的項目和隊伍。例如,邱隘鎮76名老人組建了“煙頭奶奶”志愿服務隊,開展“地上煙頭隨手撿”行動,在當地引發熱潮,推動了控煙區和滅煙柱在全鎮普及,同時,推出的“流浪煙頭回家記”——“煙頭奶奶”隨手志愿服務項目獲得首屆浙江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強化供需對接。依托鄞州區社會組織創新園平臺,定期發布志愿服務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依托“鄞領志愿”平臺,按需發布活動項目和志愿者招募,瞄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滿足需求與引領需求結合起來,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便利化、精準化,有效推動基層治理和服務創新精準高效。
以堅實有力的志愿服務保障
注入基層治理動力
鄞州區在全省率先出臺《志愿者禮遇激勵辦法》,形成全區志愿者禮遇激勵清單,把對志愿服務的激勵和禮遇措施進行固化,并對外公示。《志愿者禮遇激勵辦法》明確規定,志愿者在入黨入團、評選榮譽、居民落戶、子女入學、金融服務等方面優先考慮。目前,全區已有近8000名志愿者為子女申請積分入學(分值占總積分的十分之一)。在禮遇措施上,按照志愿者星級給予嘉許獎勵,內容包括醫療健康、文旅休閑、交通出行、參與重大活動等。志愿者的服務時長可以轉換成積分,憑借積分可以享受相關福利。在保障措施上,注冊志愿者可享受志愿服務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已有10名志愿者獲得約10余萬元的意外傷害賠付。與此同時,鎮(街)村(社區)設置了專屬的志愿服務積分實物兌換點、志愿者招募的工作點和志愿服務文化宣傳的工作站,降低市民參與志愿服務門檻,方便禮遇隨時兌現。近兩年來,區級層面、鎮街(村社)層面和愛心企業共為志愿者提供80余種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積分禮遇兌換,總金額約80萬元。
隨處可見的禮遇,真正讓群眾參與進來,大家一起以行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以志愿服務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本文由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小迪(實習生)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