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把凝聚服務群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創新人民建議征集工作體制機制,堅持“建設美好徐州,我們一起建言”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理念,推出“傾聽徐州·在一起”人民建議征集項目,將群眾好建議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好措施,將群眾“好聲音”融入社會治理“大合唱”,讓人民建議征集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質量生活、實現高質量治理”的“聽診器”。
搭建建議“征集體系”
暢通征集渠道。構建家門口黨群服務中心―市信訪局人民建議征集辦―市委社會工作部微信留言板的線上線下、多元立體的人民建議征集網絡,增強人民建議征集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的系統性整合,讓征集點隨處可見、意見建議隨時可提。
把準征集方向。堅持人民建議為人民,聚焦“城市高質量發展所需、群眾美好生活所盼”兩大板塊,開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和改進社會安全生產”“推動徐州文旅由網紅變長紅”和“為基層減負”4個專項征集活動,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精準對接。
打造專業隊伍。建立特約人民建議征集人選任制度,聚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教師、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民營企業家、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和新就業群體等各領域各行業代表,有針對性地對接聯系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特約建議人,打造一支善于發現共性問題、提出合理建議的專業隊伍。
針對有關建議人提出的為直播行業從業者、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政策扶持的建議,市委社會工作部制定下發了《關心關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十項服務舉措》,舉辦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服務活動,聯合18家職能部門和500余家愛心商家,為近萬名“小哥”提供法律咨詢、免費體檢、急救教學、話費辦理等貼心便利的服務。
搭建建議“辦理體系”
制定辦理流程。精細化建立征集、報送、督辦、轉化、反饋、展示、褒獎七個環節的閉環流程,對收集的人民建議進行分類整理,明確承辦單位,及時推送辦理,強化督辦反饋,確保人民建議辦理流程銜接有序、運行規范。建立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工作聯動的跨部門工作機制,對需要跨部門辦理的建議,明確牽頭單位,加強溝通協調,推動復雜建議有責任部門管、有具體人員辦,構建起市委統一領導、市委社會工作部統籌指導、各方廣泛參與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格局。
建立篩選機制。舉辦培訓班提升工作人員對人民建議的研判篩選能力,從問題的真實性、原因的確定性、對策的可行性等方面,對建議進行分析研判和嚴格篩選,規范建議篩選標準,開展“金點子”評選活動,把有條件轉化為政府決策的優秀建議挑選出來重點辦理,把建議背后折射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推送有關部門處置,確保優秀建議、重要問題及時梳理出來。
創新辦理方式。開展人民建議征集“面對面”交流活動,重點挑選關乎民生福祉和城市建設的優秀建議,組織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民營企業與建議人“零距離”商量議事,形成共商共議的見面溝通新機制,改變過去“文對文”的辦理方式,以“面對面”現場辦理的方式促使人民建議被傾聽、受重視、能轉化、有反饋,有效推動“加裝電梯AI智能識別阻車系統”“老舊小區消防安全宣傳”等一批民生類建議成為現實。
針對有關建議人提出的關于“整合徐州旅游資源,深入挖掘徐州歷史文化底蘊”“圍繞‘彭城七里’打造旅游項目,形成徐州標識度”的建議,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文旅局組織萬余名志愿者投身“五一”“十一”文旅志愿服務,開展“彭城七里·志愿有你”文旅服務活動和“我的城市我來講”志愿講解活動,百余名志愿講解員節假日宣講300余場,服務2萬余人次。
搭建建議“轉化體系”
推動優秀建議進入決策層面。建立優秀建議直報領導審批辦理的機制,對涉及政策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建議,提出科學合理的轉化運用方案,第一時間報送市委、市政府,抄送有關部門和地區,及時推動社情民意進入決策層面,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和職能部門改進工作、推動發展提供參考,將各界群眾提出的“金點子”轉化為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推動職能部門主動傾聽民聲。建立重大決策事前征集人民建議的工作機制,常態化推動職能部門開門問計、傾聽民意、匯聚民智,讓建議征集成為各職能部門出政策、做決策、推工作的“重要前置項”,在尊重民意中讓行政決策更趨科學民主,讓“傾聽徐州”成為徐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推動人民建議融入基層治理。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機制,在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基層工作站點疊加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加強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與基層群眾自治、基層黨建、基層議事協商等有機融合,引導廣大群眾為基層治理建言獻策,有效激發多方主體建言獻策、參與社會治理的活力,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針對有關建議人提出的“一些考核指標不應壓給社區”“開展基層減負工作情況調查”的建議,市委社會工作部開展基層減負大調研,形成《做好加減兩篇文章 激發服務群眾活力》調研報告,制定《關于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扎實推進基層減負工作的24條措施》,下發《規范村(社區)出具證明事項方案》,推動協助辦理事項從148項壓至61項,不應出具證明事項從20項升至31項,建立44個村(社區)減負觀測點,推動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取得顯著改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