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表示,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就是要為國家建言獻策,為人民群眾服務,在點點滴滴的履職工作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我在社區已經工作14年了,每天都會和伙伴們走在社區里,看看公共區域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聽聽大家對于社區服務、小區管理還有什么所思所盼。”盛弘說。
盛弘和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在一次走訪過程中,有居民跟她反映,能不能在市民公園旁邊的綠道兩側開兩扇門?這樣,他們到古北市民中心黨群服務站就更加方便了。對于這個建議,榮華第四居民區工作人員在相應的小區開展了民主征詢,并且獲得了全票通過。此外,榮華第四居民區還邀請長寧區綠化市容局、街道管理辦、第三方設計師等一起商量方案,經過多輪討論,最終確定拆除圍墻,設置人行通道。
“這不僅是拆除了一個小小的圍墻,而是回應了老百姓的實際需求。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來商量。我們通過民主的方式解決民生的難題,希望大家成為民生實事的提出者、參與者和受益者。”盛弘表示。
在虹橋街道立法聯系點的展廳內有一面彩繪墻,這是一個“網紅打卡點”。盛弘介紹,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虹橋街道設立了基層立法聯系點,201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在古北市民中心設立了基層立法聯系點。至今,已經完成了103部法律草案和55部地方性法規草案的民意征集。
“立法聯系點的信息員們參與熱情越來越高了,我們傾聽建議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了,不僅是在社區,我們還走進了樓宇、街區和校園等。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我們將黨群服務站和人大代表之家的聯絡點和人民建議征集點以及市民議事廳等多種平臺進行更加有效的融合。”盛弘表示,希望更好把老百姓的“金點子”轉化為民生實事的“金果子”。
盛弘介紹,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居民工作、生活在虹橋街道。2024年,古北市民中心接待了510批次的參訪團,其中境外就有55批次。盛弘回憶,在接待拉美11國高端智庫代表團時,有外國朋友看到人大代表之家墻上的照片,感慨道:“原來中國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在社區里啊。”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在這里對外展示著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心里感到特別欣慰和自豪。”盛弘說。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