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鄉村治理現代化關系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路徑。
在基層治理體系中,黨組織處于領導地位、發揮領導作用。加強基層治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動員團結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充分展示了黨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彰顯了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行動優勢。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核心力量,正在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新模式。
價值重塑:黨建引領下的治理理念革新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核心在于通過政治價值整合重塑鄉村治理邏輯。黨的核心領導地位確立了治理體系的“元規則”,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治理的價值目標,構建起公共利益優先的價值準則。基層黨組織通過政治動員與政策解釋,將國家意志與鄉土文化有機銜接,形成“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行動共識”的價值整合機制。黨建引領突破了工具理性主導的治理思維,將“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等政治價值嵌入治理過程,實現了治理工具性與價值性的統一。這種價值整合功能使鄉村治理從“技術治理”轉向“價值治理”,為現代化轉型提供了理念支撐。
基層黨組織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具體治理實踐,重構鄉村治理價值體系。浙江省安吉縣余村通過建立“黨員聯戶”制度,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村規民約,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價值理念在基層治理中落地生根。
方法創新:組織與技術的多向嵌入
黨的領導通過組織網絡與制度體系的耦合作用,形成獨特的治理方式創新。在組織層面,基層黨組織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架構重構治理空間,通過“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三級聯動機制,實現組織資源向治理效能轉化。在制度層面,構建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雙重規則約束,既通過民主集中制保障決策科學性,又借助“四議兩公開”等程序制度確保治理的合法性。在激勵層面,將黨建考核與干部選拔機制相銜接,治理績效與組織權威相關聯,構建起“目標設定―過程控制―結果反饋”的閉環管理系統。同時,充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建立“黨建+大數據”平臺,實現治理信息全要素整合,推動治理系統的“精準化―透明化―智能化”。
江蘇省徐州市推行“黨建+網格化+數字化”管理模式,通過搭建智慧黨建平臺,將黨員管理、民生服務、矛盾調解等事項全部納入數字化系統,實現治理效能的提檔提升。這種技術賦能不是簡單的工具疊加,而是治理體系的系統性重構。
結構再造:多方協同的治理格局構建
黨建引領重塑了鄉村治理的權力結構與主體關系,形成多方參與共治格局。黨組織作為“政治核心”發揮統攬全局作用,通過政治動員、資源整合與利益協調,破解多方主體“集體行動困境”。政府、社會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等治理主體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功能互補:政府承擔公共服務供給職能,社會組織嵌入基層矛盾調解,村民通過議事協商平臺實現自主治理。數字技術的引入催生“虛擬—現實”雙重治理空間,黨組織通過數據賦能提升治理精準性,形成“線上協商—線下落實”的立體化協同機制。這種格局既保障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又激活了多方參與共治活力。
廣東省佛山市探索出“1+3+N”協同治理模式,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協同配合,N個群眾組織廣泛參與的立體化治理網絡。這種結構創新有效解決了治理資源碎片化問題,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態。
效能躍升: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成效
黨建引領的治理模式在實踐中顯現出多維治理效能。在政治維度,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強化了基層政權合法性與政策執行力,有效防范了治理“空心化”風險。在經濟維度,黨組織統籌資源配置的能力助推產業融合,通過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經濟培育等路徑激活鄉村內生動力。在社會維度,黨建引領下的矛盾調解機制與文化重塑工程,促進了鄉風文明與社會和諧。在生態維度,黨組織將生態文明理念納入發展規劃,推動綠色發展從政策文本轉化為治理實踐。系統性治理效果的實現,標志著鄉村社會從“傳統管控”向“現代善治”的范式轉型。
福建省晉江市探索“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模式,通過建立68個產業黨支部,帶動形成紡織服裝、鞋業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實踐證明,黨建引領能夠有效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活力。
黨建引領引發基層治理發生三個重大轉向,即從“行政管控”轉向“服務導向”,從“單一權威”轉向“共識構建”,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這種轉向本質上是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的實踐回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探索。這種治理模式既傳承了“支部建在連上”的紅色基因,又創新出數字化治理、協同化共治等現代治理方式。隨著實踐的推進,黨建引領必將釋放出更大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