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區作為天津市環城四區之一,具有緊鄰中心城區和廣闊腹地的“雙重優勢”,各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不斷壯大。如何把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引導其成為參與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西青區深入實施暖“新”友好行動,“一群一策”推進組織覆蓋,精準精細建立服務矩陣,力行力效賦能基層治理,譜寫新就業群體與西青“牽手連心”“雙向奔赴”的美麗畫卷。
強化聯合聯動,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新就業群體分布點多量大,群體規模龐大、流動速度快、人員結構復雜,把新就業群體“聚”起來是開展工作的第一步。西青區堅持黨建引領,變“分兵作戰”為“集團會戰”,用“組織網”織密新就業群體“聯絡網”。
固本培元,理順一套機制。依托西青區委“兩新”工委,建立網信、運管、市場監管、工會、共青團、婦聯等行業管理部門、群團組織聯動機制,構建由區委“兩新”工委牽頭抓總、行業部門協調配合、街鎮社區屬地管理的工作矩陣,實現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全面統一領導。
聯合聯動,摸清覆蓋底數。面對新就業群體“摸排難、摸清更難”的現實困境,探索出“雙找一核”工作法。依托業務主管單位臺賬信息,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打通部門與屬地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屬地、部門“雙線找”。各鄉鎮(街道)通過工作指導、調研走訪、登記注冊、明察暗訪等多種方式,定期開展拉網式“大起底”、地毯式“大摸排”,形成全區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臺賬和黨員信息庫,確保排查徹底、信息全面。
分類施策,組建行業黨委。2024年以來,西青區先后成立道路運輸行業、“小個專”及網約配送行業黨委,推出西青區關愛凝聚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10條舉措,通過搭建關愛陣地、完善服務機制、優化從業環境、保障合法權益等有效措施,傳遞組織溫暖,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
“點”上突破,增強組織功能。結合新就業群體特點,找準黨建工作突破點,將黨組織的觸角延伸至“神經末梢”。楊柳青鎮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助天津奧森物流園區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似原則,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全面覆蓋園內物流企業、快遞網點中流動黨員。黨支部成立以來,依托黨建工作服務站,打造黨員活動陣地,開展結對幫扶,服務園區商戶,讓司機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保持初心本色,踐行使命擔當。
加強關心關愛,構建立體服務矩陣
暖“新”友好行動以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社區、友好園區、友好商圈為目標,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落實好“十個一”具體措施,構建起新就業群體“引領、凝聚、服務、發展”的立體服務矩陣。
“空間+服務”打造陣地集群。依托工會驛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在全區建立服務驛站194個,配備熱茶、醫藥箱、雨傘、維修箱、充電設施等,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一個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傷可急救的休憩場所。張家窩鎮京福里社區聚焦“四多一散”的特點,建成“暖心驛站”“小哥食堂”“小哥書吧”,提供多種貼心服務,打通服務新就業群體的“最后一米”。
“機制+效率”優化從業環境。聚焦建立健全服務機制,設置一個議事項目,定期召開新就業群體關愛凝聚議事會議,每年重點解決1~2個痛點難點問題。立足網約配送員配送全流程,優化從業環境,解鎖配送“友好”密碼。凝聚愛心商家,為網約配送員提供短暫歇腳、免費續水、臨時充電等服務,讓他們舒心等餐。推動物業企業、平臺公司、網約配送員群體三方聯動,以建立公約、簽訂協議、發放通行卡等方式,破解網約配送員進門難題。倡導社區、商圈標注關鍵位置信息,繪制“友好線路圖”,為網約配送員節約配送時間。
“溫度+力度”提升幸福指數。立足增強關心關愛,常態化開展一批凝“新”活動,提供一站式傾“新”服務,從暖心暖胃、賦能提升、權益保障等方面“量身打造”,實現暖心服務“不打烊”,真情慰問“不停歇”。大寺鎮梅江康城社區靠近商場,周邊商戶多,面對網約配送員下班晚的現實,社區食堂特地提供留餐服務,并通過微信群提供預約點餐,讓忙碌一天的他們吃上一口舒心飯。為有效緩解新就業群體等心理壓力,西青區總工會打造心理健康“線上+線下”雙護航服務模式,線上開通12小時的心理服務熱線,接聽來電590余次,服務時長超1000小時,并根據群體需求,依托工會APP增設“心靈課堂”服務,制作心理健康小視頻,讓新就業群體在等送餐的間歇也能學習知識。線下8名心理學教授、副教授組建專業團隊為全區心理服務工作問診把脈,一批兼職心理疏導員活躍在服務一線,200余平方米的心理疏導中心配置VR沉浸式訓練系統、智能身心反饋系統等,讓每一位來訪者在游戲、訓練中提升“情緒價值”。
堅持共治共享,譜寫“雙向奔赴”篇章
新就業群體活動區域廣、接觸人群多、信息渠道暢、傳播能力強,西青區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豐富參與內涵,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的歸屬感和參與感,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治理對象”向“治理力量”轉變。
以開放促進群體融進來。依托園區、商圈樓宇和社區黨組織等區域黨建資源優勢,將新就業群體納入基層網格中,加強日常聯絡。制定雙向奔赴清單,為新就業群體定制學歷晉升、技能培訓、創業就業、文化陶冶、互動交友、政策服務等各類開放式活動,吸引新就業群體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全區11個鄉鎮(街道)堅持“一校一品”原則,全部建立街鎮黨校和特色實訓基地,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自由選擇“就近入學”或“按需選課”。
以培育促進先鋒亮出來。積極推動黨員在基層治理中亮出身份,引導黨員愛崗敬業、多做貢獻。同時,在參與基層治理過程中及時發現、培養、發展一批熱心社區服務的業務骨干。為推動網絡直播群體與基層治理“雙向奔赴”,誠南網絡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紅領主播學院”,開展“黨建引領送思想、職業指導送崗位、青年夜校送成長、和諧關系送政策、心理團輔送關懷”五送活動,賦能直播群體成長,同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網絡主播,擔任云端治理觀察員,發揮違法不良信息“監督前哨”、網絡文明活動“橋梁紐帶”、行業健康發展“參謀智囊”等作用,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以激勵促進參與活起來。積極探索社區服務積分兌換制度,成立由快遞員和網約配送員組成的“青”騎兵志愿服務隊,擔當行走的政策“宣傳喇叭”,社區民情、隱患排查的“移動探頭”。目前,志愿團隊已達400余人,收集上報環境風險、安全隱患、治安線索等治理問題400余件。
(天津市西青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